“滋滋”的油爆聲
與鍋鏟碰撞聲交織成曲
20口鐵鍋前
頭戴高帽的鄉廚們
揮鏟如劍
菜香味撲鼻而來
今天上午,“武川食色 五味爭鮮”武義縣鄉村廚神選拔賽暨地標特色菜(小吃)挑戰賽在武義古城火熱舉行,武義宣蓮、武陽春雨茶、桐琴蜜梨等武義地理標志產品在鄉廚的巧手中化作一道道創意菜肴。
經過一上午比拼,評審多輪打分,6家“武義地標美食體驗店”、10道“武義十佳地標特色菜”和10道“武義十佳特色小吃”出爐。
20組鄉廚現場亮絕活
現場,柳城畬族鎮古街里餐廳廚師洪小衛的作品吸引大家目光。他端出的宣平茶香蓮蓉豆腐,將宣平蓮子與武陽春雨茶融合,豆腐嫩滑、蓮蓉綿密、茶香清爽,地標食材碰撞出獨特風味。另一側,廚師徐美如制作的蓮子烏米粽,用烏飯、宣蓮和三層肉填滿粽葉,粽香中透著咸鮮。“食材都是當天采買,要留住山野本味。”
麒麟閣酒店廚師葉輝帶來宣蓮三寶——以鴿子、牛鞭搭配宣蓮燉煮,既有藥膳功效,又突出本土特色。另一道宣平蓮子糕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法結合,清甜不膩,引得大眾評審金俊連連稱贊:“蓮子香在嘴里化開,忍不住想再夾一筷?!?/p>
賽場上,蜜梨石斛糕、石斛老鵝煲等養生菜品同樣吸睛。蓮塘閣農家樂用散養老灰鵝與新鮮石斛慢燉,湯汁濃郁;蜜梨與石斛制成的糕點,既保留水果清甜,又增添滋補功效。金俊開了抖音為線上粉絲現場直播,直播間里,粉絲們直呼“隔著屏幕聞到香”。
地標產品與鄉菜深度融合
“這場賽事是武義地理標志產品與美食文旅的首次深度結合。”武義縣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和廣告監督管理科負責人潘楊斌介紹,武義有武義宣蓮、武陽春雨、武義靈芝、桐琴蜜梨、武義鐵皮石斛等地標產品,這些都是天然好食材,把它們融入參賽菜品,既展現食材潛力、鄉廚技藝,也為鄉村振興注入動能。
數據顯示,武義宣蓮種植面積近千畝,每年干蓮產量超600噸,產值達1.2億元;桐琴蜜梨種植面積近萬畝,年產量達1.2萬噸,年產值6000多萬元。比賽中,鄉廚們用毛竹筒盛裝菜品、以傳統雕刻裝點蜜梨,這些“土味”創意,實則是地標價值的延伸。潘楊斌表示,未來將推動“地理標志+”融合發展,延伸種植、加工、旅游鏈條,讓地標溢價真正轉化為鄉村經濟效益。
創新手法也讓傳統食材煥發新生。鄉廚將西式果膠技術用于蓮子糕定型,用速凍工藝鎖住蜜梨鮮甜;宣蓮三寶融入藥膳文化,既保留煨湯古法,又契合現代養生需求;擺盤上,運用根雕、繪畫、書法等藝術。本次賽事裁判長、浙中“百縣千碗”研究院院長、金華職業技術大學烹飪教授劉根華評價:“地標美食不是守舊,而是在特色中尋求突破?!?/strong>
讓一道菜帶動一座城
作為2025年金華市鄉村廚神爭霸賽縣(市、區)賽收官之戰,武義站比賽讓劉根華印象深刻?!按舜伪荣惾谌氲貥水a品,鄉廚們選用了本地特色原材料,讓傳統菜肴進行升級。一道道創新菜吃的是家鄉味道,承載的是鄉愁記憶,傳遞的是地域文化。”
與去年全市舉辦的2024“金華火腿杯”廚神爭霸賽不同,今年廚神大賽聚焦“鄉廚”“鄉菜”,旨在挖掘各個鄉村特色菜肴,讓一道菜帶動一座城、帶動一家店。
什么樣的菜品
才能打動評委和食客?
賽后,劉根華作了分享↓↓
評比有兩個側重點,一是要好吃,用好的原材料做出好味道,二是通過比賽挖掘各地美食和好廚師。
“縣(市、區)賽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各地鄉廚拼廚藝、想創意,誠意十足,展現了當地好味道,也嘗到了平時少見的鄉土美食。如這次比賽中,有選手用武義番薯絲做點心,讓傳統菜品再次出現在我們面前。”
縣(市、區)賽落幕后,全市比賽即將開展,劉根華也為入圍選手支了招。要仔細研讀評判標準,“鄉村菜要有鄉村魂”,不必刻意追求過度精致,他建議選手要在講好菜肴故事上下功夫。此外,他透露之后的比賽中,或將以菜肴營業額來比拼,用數據說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