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全民行動!5月17日上午,鄭州市2025年全民營養周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主題宣傳活動在文博廣場啟幕。
據悉,這場健康科普盛宴由鄭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鄭州市教育局聯合打造,通過"理論科普+個性指導+場景體驗"三維模式,將"吃動平衡,健康體重"的年度主題轉化為可觸可感的全民行動。
科普營養理論 構建健康底層邏輯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營養知識豐富多樣,干貨滿滿。由鄭州市臨床和營養領域的專家、大咖們組成的近三十個義診、咨詢臺一字展開,緊緊圍繞“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全民行動”這一主題,通過發放營養健康讀物,開展營養健康合理膳食科普宣傳,對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市民進行針對性的營養知識宣傳,提高市民營養健康知識素養,現場接受健康營養咨詢,為市民提供一對一的健康問診及個性化飲食健康建議。
定制個性食譜現場破解營養迷思?
在義診區,市民王女士通過向專家咨詢了解到,自己用零食代替正餐減肥的方法并不科學。專家表示,加工零食如薯片、辣條等,少量即可累積超高熱量(如1包薯片≈快走58分鐘),特別是以減肥為目的,很可能南轅北轍。
此外,學生營養也深受大家關注,現場鄭州人民醫院營養科張晴主任給出的黃金早餐公式吸引了眾多家長——二年級學生家長李女士現場記錄下“200ml巴氏鮮奶+全麥三明治+核桃仁+藍莓”的早餐組合,張主任還提醒她:“不能用含乳飲料替代純牛奶,在購買奶制品時一定要看配料表,其配料表首位最好是生牛乳”。
針對上班族張先生的減脂需求,營養師給出了“2+1+1”的健康搭配,也就是“每餐2種蔬菜+1種肉蛋+1種主食”。
科普游戲解鎖營養密碼,市民點贊“走心了”
活動現場,直徑1.2米的“營養知識大轉盤”成為全場重要打卡點。轉盤區人頭攢動,營養拋物線互動區也是排起了長隊,遇到有些上“難度”的營養問題,熱心市民還會現場組隊答疑,大家學習營養健康知識的勁頭十足。
晨練路過的劉大爺轉動轉盤后,指針定格在“每天吃多少克鹽?”這個問題上。劉大爺很自信地答道“這個簡單,不能超過5克,我做飯的時候很注意,家里還有控鹽勺。”
在獲得肯定的同時,來自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注冊營養師朱慧麗提醒劉大爺:“除了我們直接添加的食鹽,生活中還有很多“隱形鹽”需要注意。這些隱形鹽往往隱藏在加工食品(比如香腸、火腿等)、調味品(比如生抽、耗油等)、零食(薯片、餅干等)等中,容易被忽視。更要注意用量。”
“這個還真不知道,以后一定要注意了”劉大爺表示。
哪種水果維生素含量高?哪種油更健康?全谷物包含哪些?成人每天喝多少升水健康……十幾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營養知識不停的轉動和傳播著。
參與活動并答對者即可獲得主辦方精心準備的“膳食寶塔”冰箱貼、控油壺套裝等“營養配件”。現場市民紛紛表示,活動內容太豐富了,通過健康互動游戲來進行營養知識宣傳,這個活動真的是“走心了”!
“舉辦此次活動初心就是為了提高市民參與度,落實健康鄭州行動的具體舉措,旨在培養和引導廣大市民科學、合理、健康的飲食習慣,增強食品安全意識,倡導合理膳食理念,提升營養健康素養,助力健康鄭州建設”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劉戰偉表示。
小表格,大學問,你會看營養成分表嗎?
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如何通過掌握標簽小知識鍛煉“火眼金睛”,營養成分表就是很重要的一項。
營養成分表是預包裝食品標簽上采用三列表形式標示的營養成分含量表,說明每100g(或每100ml)食品提供的能量以及蛋白質、脂肪、飽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鈉等營養成分的含量值及其占營養素參考值的百分比(NRV%)。
目前我國強制標示的營養成分為1+4(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新的標準將在兩年后實施,為強制標示1+6(能量+蛋白質、脂肪、飽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鈉)。
以某種堅果的營養成分表為例來做詳細說明:
表中顯示,100g此堅果中的脂肪含量為44.8g,占脂肪NRV的百分比為“75%”,表示如果吃100g此堅果,大概能夠滿足成人一天所需脂肪的75%(由于每個人的身高、體重、體力活動水平等不一樣,需求量有差異),意味著如果再吃其他含脂肪多的食物就要控制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