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文化班的課堂紀律能差到什么程度?老師上課,學生直接插話;講解生字,學員公然調侃;甚至有人抱著孩子來聽課,一邊聽講一邊哄娃,學校規定半年放一次假,他們偏不聽,干脆把家搬進了課堂。
年輕的老師被氣得直掉眼淚,領導也拿他們沒辦法。
可誰能想到,一個沒上過一天正規學校的“老粗”,居然把這個完全失控的文化班治得服服帖帖,連那些部隊轉業的老兵都服氣了。
這不是天方夜譚,確確實實發生了。
這人叫劉純義,原來是光澤縣的組織部長,1958年4月被調到南平地委黨校,當文化班主任。
沒受過什么正規教育,字認得不多,沒搞過教學,一張白紙。
可就是這么個人,把一個誰都管不住的班級給整頓好了。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1958年,南平地委黨校正在舉辦第八期干部文化班,學員一百多人,最大的五十多歲,最小的也有二十多歲,平均年齡快四十了。
這些人基本上是縣里推薦來的區、科級干部,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出身,不少人是部隊轉業軍人,文化水平參差不齊。
按理說,既然送來學習,就該老老實實聽課,可這幫人不一樣。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做過領導,有的帶過兵,有的管過縣里的事務,平時都是發號施令的主,突然讓他們坐在課堂上聽一個比自己年輕、資歷淺的老師講課,不服氣是肯定的。
于是,課堂變成了“自由市場”。
老師講課,他們插科打諢,甚至公開頂撞。
教員講解生字“挺”,有學員不耐煩地說:“不就是一挺機槍兩挺機槍的‘挺’嗎?早知道了。”老師講“口”字,有人笑道:“不就是‘兩口子’的‘口’嗎?”更過分的是,一位年輕女教師講“好”字時,說“女”加“子”就是“好”,結果有學員起哄:“這哪是‘女子相加’,分明是‘男女相抱’,不信抱抱試試。”課堂上哄堂大笑,老師氣得跑出教室哭了。
課堂紀律亂,生活紀律更是一塌糊涂。
學校規定半年放一次假,平時不準家屬隨意進入校園,可有的學員偏不聽,干脆把家屬接到學校住。
有的甚至抱著孩子進課堂,一邊聽課一邊哄娃,領導批評,他們還振振有詞:“一舉兩得,孩子也能學點文化。”
這樣的班級,誰能管得住?副主任黃某是高中生,曾經當過普通中學校長,有點辦學經驗,但遇上這幫人也沒轍。
年輕老師更是被學員弄得沒了脾氣,連課堂都鎮不住,別說管理了。
這個時候,劉純義來了。
劉純義一到任,先不急著發號施令,而是先觀察。
他天天往課堂里鉆,聽課,看學員們的表現,跟他們聊天,摸清他們的想法。
他很快發現一個關鍵問題:這些學員不是普通學生,而是各地的基層領導干部,甚至有不少是部隊轉業的老兵。
他們過去習慣了帶兵管人,忽然成了學生,心理上難以接受。
再加上老師大多年輕,資歷淺,講課方式跟他們的思維習慣對不上,他們自然不服氣,課堂紀律就散了。
劉純義沒有急著擺官架子,而是換了個思路。
他先“示弱”,不端著領導的架子,而是主動承認自己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向大家學習。
他甚至在學員面前說:“我文化不高,得靠大家幫忙。”這一下子拉近了和學員的距離,讓他們放下了戒備。
接下來,他開始動手整頓管理。
劉純義的第一步,就是把文化班的管理模式徹底改掉。
他不搞簡單的“上級管下級”,而是讓學員自己管自己。
他把整個班級改編成“連、排、班”,學員自己選出領導擔任總支委員、支部書記。
這樣一來,學員不是被上級直接管,而是由自己人管自己,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然后,他推行軍事化管理。
每天早操、點名、唱歌,全班統一行動,重新建立秩序感。
課堂紀律也重新制定,老師進教室,值日班長喊“起立”,老師點頭示意,學員坐下。
這種方式既讓老師有了尊嚴,也讓學員覺得不丟面子,課堂紀律迅速好轉。
更重要的是,他在班級里推行了“插紅旗”活動,不搞“拔白旗”,只獎勵優秀的,形成良性競爭。
每周開班務會,半月開排務會,每月開連務會,大家一起總結問題,表揚先進,糾正不足。
這樣一來,學員們的學習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了。
光有紀律還不夠,師生關系也得調整。
劉純義發現,學員不服老師,一個重要原因是師生之間缺乏尊重。
老師覺得學員是學生,就該無條件服從,學員覺得自己是干部,憑啥聽一個年輕教師的?雙方互相看不起,矛盾自然就來了。
于是,他提出“尊師愛生”,要求教師尊重學員,不要把他們當小孩子;同時要求學員尊重教師,不要因為老師年輕就不服管。
這樣一來,雙方的關系逐漸緩和,課堂氛圍也變得融洽了。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文化班的面貌煥然一新。
課堂上,學員開始認真聽講,不再隨意插話、頂撞老師。
師生關系改善,學員的學習態度端正,老師的講課質量也提高了。
文化班從混亂走向有序,劉純義的管理方式得到了高度認可。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并非時政社會類新聞
他不僅成功主持了這一期文化班,還連續辦了九期。
說到底,這事兒不復雜,關鍵在于劉純義看透了問題的本質。
他沒用官威壓人,而是順著學員的心理,找到他們愿意接受的方式,讓他們自己把自己管好了。
有時候,真正的管理,不是靠命令,而是靠讓人心服口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