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巴基斯坦公布該國空軍擊落印度陣風戰斗機時使用的是殲-10C戰機,引發了不小轟動。但是仍然有人質疑是否是殲-10C戰機擊落,甚至還有人提出可能是巴基斯坦F-16戰機所擊落的。
不過,在央視播出的《軍情時間到》節目中,已經明確提到了是巴基斯坦的殲-10C戰機擊落了印度空軍陣風戰斗機,而且在整個印巴空中沖突中取得了零損失戰果。
央視新聞作為權威媒體,在印巴空戰結束后,并未急于蓋棺定論,而是需要得到大量證據證明是殲-10C戰機擊落陣風戰機后,才敢進行正式報道。這是央視新聞首次實錘了殲-10C戰斗機面對陣風戰機所取得的戰績。
之前,法國和美國相繼曝光了陣風戰機被擊落一事。而來自美國的情報也證實至少有一架陣風戰機被殲-10C擊落。而巴基斯坦是從我們這里引進的殲-10C戰機,包括外貿型霹靂空空15導彈,殲-10C戰機是否擊落了陣風戰機,我們應該比誰都更加清楚。
但是,從我們口中說出和從美國或者法國口中說出,其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在西方紛紛承認陣風戰機被巴基斯坦殲-10C戰機擊落之后,我們再公開實錘可謂水到渠成。
軍事專家張學峰表示,殲-10C戰機具有三大優勢。首先就是,殲-10C戰斗機特殊的材料和外形,具有極強的隱蔽性和機動性。
據介紹稱,殲-10C戰機采用了先進低反射涂料和DSI進氣道等設計,可以有效降低雷達反射面積,為其帶來了極強隱蔽性,增加了敵方戰機探測難度。同時,殲-10C戰機采用的是鴨翼布局,可以充分發揮其機動性能。
然后就是第二個優勢,雖然殲-10C戰機依然屬于“10”系列,但是經過升級換代,和最早期的殲-10戰機已有明顯提升。特別值得關注的就是其部署了先進航電配件,殲-10C搭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可以實現高抗干擾的同時獲得較遠探測距離。
殲-10C戰斗機的第三大優勢就是配備了霹靂-15先進空空導彈。依靠其遠距離打擊性能,可以實現“先敵發現、先敵跟蹤和先敵開火”。而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斗機所使用的“流星”導彈,還是采用的老舊型沖壓火箭發動機,不管射程還是性能均落后于霹靂15空空導彈。
實際上,本輪印巴沖突,殲-10C戰機的優勢并未完全發揮出來。特別是前面兩大優勢并沒有發揮太大作用。因為在本輪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依靠的是超視距作戰取得了勝利。
此時的殲-10C戰機只是變成了一個發射平臺而已,并未與陣風戰斗機發生近距離格斗交火。
巴基斯坦依靠地面雷達就能發現印度戰機起飛作戰情況,然后將相關信息發送給空中的ZDK-03預警機。殲-10C戰機甚至都不用開啟雷達搜索,就能借助數據傳輸從ZDK-03預警機獲得印度戰機等精準信息。
殲-10C可以長期處于靜默狀態,縱使印度空軍耗費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發現殲-10C的蹤影。同時,殲-10C發射霹靂15空空導彈后,該導彈也可以采取靜默方式飛行,僅需最后打擊階段開啟接收ZDK-03預警機相關印度戰機信息就行。
等印度空軍發現導彈來襲時,霹靂15空空導彈已經處于末端打擊沖刺階段,印度空軍戰機被鎖定之后難以逃脫,也沒有足夠時間和距離進行攔截。
印度空軍輸得這么徹底,就是輸在體系化作戰方面,輸得并不冤。
值得注意的是,軍事專家張學峰還特別提到了陣風戰機的一個短板,即便是與殲-10C戰機進行一對一對抗作戰,陣風戰斗機也是要落入下風的。
據稱,陣風戰斗機為了考慮氣動設計從而壓縮了機首空間,所帶來的弊端就是陣風戰機所部署的雷達體積受到了限制,其導致的后果就是收發陣面都比較小,從而影響到了陣風戰機探測距離和空空導彈打擊射程。
雖然印度也有許多防空雷達、也有從俄羅斯引進的預警機,但是印度空軍就是“萬國造”,通過從多國引進雜牌武器裝備,東拼西湊擠進了軍事大國行列,印度打仗完全就是毫無體系可言。
陣風戰斗機在印巴空戰中低落神壇,讓其“四代半戰機”的稱號備受質疑。除了印度飛行員的確無法發揮其性能外,陣風戰機無論探測雷達,還是電子戰套件均落后了一大截,印度還想用其對抗殲-20戰機,完全就是異想天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