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中東之行,在海灣三個最富裕國家拉來3萬億美元+的對美投資承諾,隨行的馬斯克黃仁勛等科技大佬,加上川普明確不再進行建制派總統那種干涉主義的中東政策,都表明致力于支持海灣國家作為未來最前沿科技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也強化中東在科技行業方面和美國的深度綁定,緩解這些國家擔心后石油時代的衰落,以及制度問題上和美國始終無法像是以色列那樣交融的擔憂,這讓雙方一拍即合,川普需要資金支持美國重新偉大和制造業回歸,這些國家需要布局后石油時代的未來。
當然,川普展現的強大氣場,該出手時絕不手軟,但并不好戰的風格,依憑美國的強大實力,自然也是海灣國家對川普超規格禮遇的真正原因,海灣國家慕強本來就是傳統。
許多川黑唱衰這些投資能落實多少,其實,關鍵是,海灣國家除了美國,還有多少選項?王爺們雖然是土豪爆發戶,但不會拿著真金白銀打水漂,那錢是自己的。
投資幾個億美元幾千萬可能是面子,但上萬億美元的投資,那是投資自己家族和國家的未來,而海灣國家一直在布局后石油時代,而川普攜帶美國一眾科技大佬到訪三國,擺明是毫無保留的分享技術和未來世代紅利。這些國家不對川普尊敬都不行。
耐人尋味的是,川普中東之行很少講到以色列和加沙問題,但推動《亞伯拉罕協定》的擴大,直至以色列和沙特的建交,肯定是川普此行的一個目的,只不過,那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而川普臨行前一天,哈馬斯放回了最后一名美國人質,這里當然少不了哈馬斯金主卡塔爾的暗戳戳給川普送厚禮的因素。
當然,因為諸如和伊朗重啟核協議談判,加上對敘利亞制裁的解除,因為事先似乎沒有和以色列通氣,迅即被以色列媒體和左翼政客眾口一詞稱以色列的角色被邊緣化。
以色列最大英文報紙《耶路撒冷郵報》稱,如今川普在出現利益分歧時“幾乎完全不考慮以色列”,以色列發現自己被美國“邊緣化”。以色列前國家安全顧問吉奧拉·埃蘭德說:“美國根本不把我們當回事,更糟的是還在背后搞陰謀。”
當然,以色列的左派也趁機攻擊川普和內塔尼亞胡關系的分裂,不過,針對這些唱衰,內塔尼亞胡斥為左派媒體的造謠,而自己兩三周就和川普通話一次。
至始至終,對美國強化和中東國家的關系,以及看起來某些政策上對以色列的不利,例如解除對敘利亞的制裁,但內塔尼亞胡政府沒有進行任何公開的批評。
實際上,當川普就職前一天,在和拜登團隊一起斡旋的加沙停火,就被諸多以色列左媒痛罵川普出賣以色列,但內塔尼亞胡則極為穩定,最終證明,數十名人質的獲釋,給內塔尼亞胡減輕了巨大的執政壓力。
哪怕關稅問題上沒對以色列網開一面,哪怕內塔尼亞胡親自跑一趟,以色列還是主動對美國進行了0關稅操作。
這就是內塔尼亞胡比澤連斯基的老道,以及以色列和烏克蘭國家智慧層面的差距,就像澤連斯基白宮爭吵之后承認烏克蘭是一個易怒感情用事的民族一樣。
能在中東這個四面皆敵的環境中生存,強大的軍力,對挑釁的絕對反擊,固然是建立威懾,但如果單純的依賴武力,當然不能長久,小國的生存靠擇交,以色列雖然是軍事意義的大國,但擇交同樣關乎生死,以色列建國后,曾經的支持者包括蘇聯法國這些左翼國家,但最終綁定的特殊關系,還是美國。這和美國哪位總統當政沒有太多的關系。
美國和以色列是兩個國家,雖然是盟友,但不意味著利益共同,因為和美國建交的許多國家,都和以色列沒有建交,乃至敵對,以色列和內塔尼亞胡拿捏準了盟友的分寸,彼此和而不同。而被川普致力于打造的依賴貿易和科技的中東,當然會是以高科技立國的以色列未來發展的廣闊空間。
從國家體量來說,以色列對美國,只能保持獨立的同時,還得緊跟美國國際政策的調整,而不能置身事外,這是為什么以色列一次次在美國的施壓下,以領土換和平,但還是破局的真正原因。
實際上,如以色列這樣做的,不止以色列,包括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這些國家都類似。只不過有的為了迎合民族主義的雞血,誓言我們抵抗川普,但最終還是暗自的調整以適應美國外交政策的調整,例如德國新政府對非法移民政策的收緊,就體現了這一點,而相對而言,以色列和美國盟友關系的獨立性,還遠超以上這些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