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選首場辯論會結束,誰都沒想到,中國卻成為了主要話題。曾表達中立立場的李在明被指責“親華”,受到多黨圍攻,要是執政黨不下臺,中韓關系恐怕沒出路。
四黨候選人辯論
韓國大選在即,首場電視辯論日前落下帷幕,韓國4大總統候選人進行了一番唇槍舌戰,但是卻被媒體評論,各方都未真正展現各自的政策優勢,而是進行了一場“斗嘴”大會。值得注意的是,明明是韓國大選辯論會,中國卻成為主要話題,經貿民生反成陪襯。
而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因主張對華務實合作,被對手圍攻為“親華政客”。此前,李在明曾表示韓國不應該介入臺海問題,這也成為他此次被多黨候選人圍攻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民力量黨在經歷尹錫悅退黨后,可謂掃清阻礙,火力全開。該黨候選人金文洙表示,李在明所謂的“親華”言論,要是讓美國聽到了,可能會對美韓同盟造成不良影響。而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更是用了一個非常不恰當的比喻指責李在明。
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
他表示,李在明提議韓國不要在兩岸關系上插手,已經是非常“親華”的言論,如果美國也持有“朝韓打起來美國也無所謂”的立場,韓國非常難辦。這句話無疑是說韓國必須插手兩岸問題,如果不作為,恐怕會破壞與臺灣地區的關系。
這番無稽之談出現兩個重大漏洞,一是將臺灣比作“國家”,沒有遵守“一中”原則,二是公然表態介入臺海議題,站在了中國對立面。對此,李在明也表示,他不認為他“親華”,一味給他貼“親華”標簽,是非常不妥的。
民眾觀看電視辯論
李在明主張的是務實的多邊外交,他表示,美韓同盟固然重要,但是韓國不能把雞蛋都放在這一個籃子里,中韓關系、中俄關系同樣非常重要。目前,韓國的外交政策過于極端,極度親美,必將損害韓國的國家利益。
李在明說的句句有理,作為韓國人民和韓國政客,他怎么可能為中國說好話,究其根源不過是為了韓國國家利益考慮,而政見不同的韓國執政黨,卻給他貼上了“親華”標簽。韓國選舉的攻防戰,中國為啥成了政治靶標?
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系統、推動美日韓軍事同盟等行為,將韓國推向中美對抗前線。保守派候選人借機渲染“中國威脅論”,將李在明主張的平衡外交污名化為“親華戰略”。這種炒作既能迎合部分選民的反華情緒,又可轉移對國內民眾對高房價、青年失業率等民生問題的關注。
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
目前, 韓國社會存在“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認知分裂。這種矛盾心態被政客利用,李在明的務實主張被貼上“背叛盟友”標簽,實為韓國近代“事大主義”傳統在新時代的變形。
若李在明勝選,中韓自貿協定范圍可能進一步擴大,韓政府將在臺海問題上保持謹慎,并且反對美國在韓國繼續追加部署薩德系統,不論是半島還是東亞,可能出現新的和平局勢。但是,李在明也將面臨美國和國內反華派的限制。若執政黨繼續執政,中韓關系可能不會出現太大轉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