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卒中,這個隱匿在暗處的健康殺手,時刻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與生活質量,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因其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讓無數家庭陷入困境。以往,發病后4.5小時內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療的“黃金時間窗”,一旦錯過,患者往往只能接受保守治療,殘疾風險劇增 。但如今,這一困境迎來了轉機。
去年6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王擁軍教授團隊的重大研究成果震動了醫學界。他們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表的“Tenecteplase for Ischemic Stroke at 4.5 to 24 Hours Without Thrombectomy(TRACE III)”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對于發病后4.5-24小時內前循環大動脈閉塞且有影像半暗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替奈普酶靜脈溶栓可降低殘疾率 。這是全球范圍內首次證實靜脈溶栓時間窗能拓寬到24小時內且安全有效。
在TRACE III試驗中,研究團隊納入了全國58家研究中心的516例患者,分為替奈普酶組和標準藥物治療組。結果顯示,替奈普酶組90天無殘疾(mRS≤1)的比例顯著高于標準藥物治療組;在死亡率和癥狀性顱內出血發生率上,兩組無統計學差異 。這意味著,新方案不僅有效降低了患者殘疾率,還沒有增加死亡和出血風險,給患者帶來了更多希望。
這一突破意義深遠。從患者角度看,更多原本因錯過4.5小時時間窗而失去溶栓機會的患者,現在有了接受有效治療的可能,大大降低了殘疾風險,有望回歸正常生活 。從醫療行業角度講,為醫生提供了更有力的治療手段,豐富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療方案。而且,替奈普酶靜脈注射便捷,能降低院間轉運時卒中進展風險,對基層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患者意義重大。從社會層面來說,降低患者殘疾率,能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照護負擔與經濟壓力,讓社會資源得到更合理分配。
當然,新方案的推廣也面臨挑戰。比如,基層醫療機構可能缺乏專業的判斷能力和設備,難以準確判斷患者是否適合新方案;患者及家屬對新方案的認知和接受程度也有待提高。不過,隨著《中國卒中學會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療指南2024》的發布,將為新方案的推廣提供指導 。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基層醫療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診療水平;加大科普宣傳力度,讓患者和家屬了解新方案的優勢和可行性。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時間窗靜脈溶栓新方案的出現,是醫學進步的體現。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新方案能讓更多患者受益,讓卒中不再那么可怕。#腦梗##溶栓##奕健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