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字墨媛)的《徽鄉圣山》以極簡的色彩語言與飽滿的構成張力,完成了一場傳統徽州文脈的現代視覺轉譯。作品通過紅色山體、黑白屋舍與留白背景的三重交響,既延續了中國山水畫的哲學內核,又彰顯出當代藝術的形式探索精神。
畫家大膽突破青綠山水的傳統范式,以濃烈的朱紅色塊重構山體,既暗合徽州丹霞地貌的天然肌理,又賦予畫面宗教壁畫般的崇高感。這種紅色既是對"圣山"意象的視覺隱喻——如火焰般升騰的精神圖騰,亦是對傳統水墨"墨分五色"的解構性創新。黑白民居以幾何切割的現代構成手法嵌入山體,白墻如經卷鋪展,黑瓦似墨點頓挫,在色相對沖中凝固成跨越時空的文化密碼。
王華墨媛中國畫《徽鄉圣山》
畫面采用"山骨民居"的嵌套結構,山巒以書法性筆觸縱向推高,形成可歌可贊的崇高感;橫向延展的屋舍群落則如山水長卷徐徐展開,暗含"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古典山水觀。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民居的分布節奏:近景建筑肌理清晰,中景漸隱于山紋,遠景僅余輪廓符號,這種虛實漸變既構建了空間縱深感,更暗示著人文景觀與自然山水的共生關系——人類聚落既依附于山,又終將歸于山。
山體皴法可見北派山水的雄渾基因,但通過色塊平涂與肌理疊加的現代處理,傳統斧劈皴轉化為具有材料質感的當代表達。畫家巧妙利用生宣的暈染特性,使紅色山體在邊緣處自然滲化,與背景的淺灰形成氣韻流動的呼吸感。民居的硬邊處理則借鑒版畫語言,黑白色塊如金石篆刻般嵌入畫面,在傳統水墨的"柔"與現代構成的"剛"之間構建張力平衡。
作為黃山本土藝術家,王華對徽州意象的詮釋超越了地域風景的簡單再現。畫面中紅色圣山可視為文化基因的顯影——既是地理學意義上的黃山,更是承載著程朱理學、徽商精神與新安畫派的文化圣殿。那些錯落其間的黑白建筑,既是現實中的馬頭墻,也是穿越時空的文化坐標,在抽象化的形式處理中完成從"物象"到"心象"的升華。
藝術家王華(墨媛)中國畫《徽鄉圣山》
此作的成功在于將東方美學的寫意精神與當代視覺經驗達成微妙平衡。畫家以現代藝術語言激活傳統基因,使觀者既能感受"墨分五彩"的古典韻味,又可見蒙德里安式的構成智慧。這種文化自覺的創作實踐,正是中國當代水墨突圍的重要路徑。作為兼具學者型思維與藝術家敏感度的創作者,王華通過《徽鄉圣山》完成了一次立足本土、對話全球的藝術宣言。
畫家簡介:王華,字墨媛,原名汪云華,1968年8月生于蕪湖市,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會員,中國北方畫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一級美術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黃山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黃山市屯溪美協副主席。喜歡文學,愛好作詩詞,署名王華(墨媛)發表多篇美術論文,其中《傳統文化是當代美術創新的時代訴求》被多家網站收入文庫。2008年7月中國文藝出版社《美術時空 王華國畫作品特刊》發行、2014年1月《中國品牌》雜志總第79期中國藝術家欄目第126-127頁刊登人物簡介及國畫作品。(文/青山)
王華(墨媛)中國畫《徽鄉圣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