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非是在漫長的人生中,不斷地試圖找到那個真正的自我,其實是要不斷地往回看,看到一個旅行者的足跡。最終,一切都將消逝。
——黨震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我的童年是孤獨的,父親是濟南火柴廠的一名工人,幼年時我和母親住在鄉(xiāng)下,父親每年只能來看望我們兩三次,在我有限的童年記憶里,每一次的短暫相聚都顯得很不真實。我的母親是小學民辦教師,她每天清晨去學校上早讀時,總會將我反鎖在家。幾乎每天清晨,我是在一個傷感的氛圍中醒來,以為媽媽拋棄了我。
黨震5歲時期
很多時候我會跑到村莊周圍的野地里,一個人拽著草,撿著小石頭,看風,看云,就在那么一個平靜的狀態(tài)中度過一天里的大半時光。那些年幼的歲月里感受過的平靜的寂寞,仿佛宿命般注定了我就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伴隨著很多的自由、失落與孤獨的回憶。
黨震6歲時和父母的合影
后來我和母親回到城里生活,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家庭出現(xiàn)了巨大變故,爺爺意外離去,父親也由車間主任的后備人才,成為工廠里“最壞的人”。我的爺爺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父親也喜愛文學,他購買過川端康成的小說,現(xiàn)在我的書柜里還保存著幾本舊書,算是他留給我的禮物。我姥姥家也都是知識分子,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家庭大聚會,舅舅和姨媽常常載歌載舞、朗誦詩詞,各家孩子也表演背誦古詩、練武術等節(jié)目。家庭給予的這種熏陶,逐漸讓我找到了一個情緒的出口,那就是畫畫。
1991年暑假
黨震在母親的辦公室創(chuàng)作山水畫
1992年,我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并且是山東省當年唯一考取央美的學生。最初入山水畫工作室,后又轉入水墨人物畫工作室,這也為我后來繪畫題材的多樣化奠定了基礎。在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期間,有兩位老師對我影響很大。一位是田黎明老師,他身上那種堅韌、樸素以及嚴謹踏實的人格力量對我的影響特別大。田老師是那樣的寬厚和平易近人,如何在繪畫中建構一個文化空間是他教給我們的重要命題,也是我將傾盡畢生之力要面對的課題。
黨震大學一年級在中央美術學院國畫教室
黨震本科時期在陜北
1996年本科畢業(yè)時,黨震獲文化部(現(xiàn)文旅部)優(yōu)秀畢業(yè)生獎勵
另一位是劉慶和老師。記得當時他說我的速寫畫得不錯,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像速寫”——是啊,不要被庸常的規(guī)矩束縛,從那時起我心里就種下了一根“反骨”。在大學本科時期吃過的饅頭,讓我漸漸清晰地意識到藝術理想的存在,并且明確了一個根本的追求方向,就是將意識創(chuàng)新作為藝術發(fā)展的主攻目標。
黨震大學二年級水墨人物寫生之一
黨震在大學三年級創(chuàng)作的作品《生生不息》
我不敢自詡擁有有趣的靈魂,但在電影中我卻經歷了豐富的人生,遇見了很多有趣的人。對電影的熱愛,讓我獲得了豐富的情感體驗,也愈加堅定了我對理想主義的信仰。我們不得不對生活抱有更加立體的認識。在我駐足于生活中的某一刻,不妨成為一位觀眾,看見我們的生活像電影一樣,充滿了悲歡離合,欲言又止。
黨震喜愛的電影海報
在閑暇時光,要想平衡忙碌的生活節(jié)奏,此時我便打打太極拳或是哼唱兩嗓子京劇……打太極拳讓人放松,京劇的美需逐字逐句品味,蕩氣回腸中全是細節(jié),是功夫,是“活兒”,與太極拳“搭手聽勁”的感覺一樣。
黨震打太極拳
真誠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態(tài)度。生活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會面對廟堂與江湖這個藝術界的兩極話題。在我看來,社會生活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不斷挑戰(zhàn)我們的穩(wěn)定狀態(tài),可以稱之為誘惑,也可以稱之為歧途。反過來講,人生若沒有誘惑與歧途,該是多么乏味啊。所以我們會不斷遇到一些新的路口,會遇到抉擇,也會一次次地拿起與放下。而能夠讓自己釋然的,是你得有本事把這一切都變?yōu)榱α浚皇窃趻暝c頹廢中迷失。于我自己而言,繪畫始終是我最后的底線。
文/黨震,來源:中國美術報
黨震作品欣賞
(請橫屏觀看)
黨震《焰》
紙本設色
127cm×730cm
2024年
黨震《彩云溪之一》
紙本設色
27cm×38cm
2024年
黨震《彩云溪之二》
紙本設色
27cm×38cm
2024年
黨震《終南山寫生之一》
紙本設色
43cm×52cm
2024年
黨震《終南山寫生之四》
紙本設色
43cm×52cm
2024年
黨震《隱者》
紙本設色
51cm×x35cm
2024年
黨震《隱者的面目之二》
紙本設色
40cm×35cm
2024年
黨震《隱者的面目之四十一》
紙本設色
30cm×21cm
2024年
黨震 《隱者的面目之四十二》
紙本設色
30cm×21cm
2024年
畫家簡介
黨震,1973年生于山東濟南,回族。1996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本科,2007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現(xiàn)為中國國家畫院專職畫家,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蘭州交大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個展:2024年,隱者的面孔——黨震繪畫作品展(西安崔振寬美術館)、2024年,度物取真——黨震水墨人物寫生展(北京中國美術報展廳)、2023年,四時山色——黨震個展(北京華益文化中心)、2023年,山色有無中——黨震作品展(北京槐軒美術館)、2022年,從夏到秋——黨震新作展(北京榮寶齋當代藝術館)、2021年,空山——黨震水墨作品展(山東濱州市美術館)、2021年,平行的世界——黨震個展(深圳關山月美術館)、2019年,平行的世界——黨震個展(北京中國美術館)、2019年,越溪寒——黨震個展(杭州三清上美術館)、2019年,寒山——黨震新作展(鄭州藝軒美術館)、2017年,獨行——黨震個展(北京復言社)、2015年,夜曲——黨震個展(山東煙臺美術館)、2014年,雙瞳記——黨震個展(北京今日美術館)、2014年,雙瞳記——黨震個展(上海玉衡藝術中心)
出版:作品發(fā)表于《東方藝術》《藝術界》《畫廊》《中國書畫》《江蘇畫刊》等。出版畫集《今日中國美術叢書·黨震》《中國當代青年畫家-黨震》《申楊崖的月光》《陽光下的申楊崖》《晦澀寓言-黨震繪畫作品》《畫室探訪-黨震的藝術世界》《名家課堂——田黎明和他的學生》《國墨風范——當代中國美術家領軍人物·黨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