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北京傳來一則爆炸新聞,瞬間引爆輿論,吸引著眾人的目光。
中央紀委決定,開除周而復黨籍!一時間,眾人嘩然。
要知道,周而復曾經是文化部副部長,位高權重,作風端正。
為何一夜之間,便被無情驅逐,淪為黨的“罪人”呢?
喧囂輿論背后,一樁隱秘而離奇的往事,逐漸浮出水面……
法庭上的悲鳴
新世紀伊始,北京市海淀區的法庭上,便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原告。
倔強的老人挺直腰背,眼神里充斥著濃濃的不甘與憤怒。盡管上了年紀,可他依舊精神矍鑠,為了捍衛自己的名譽,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這位老人,便是現當代著名作家,周而復。他不僅僅是一位創作者,更曾是文化部中的一員,身居要職,頂著副部長的榮光。可惜,這些都已經成為了往事。
而老人此次狀告的對象,聽上去也頗為不可思議:兩家報社,一家在山西,一家在北京。
原來,這與一篇驚世駭俗的文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時至今日,文章的標題讀起來依舊振聾發聵,相當勁爆。筆者高聲發問:誰是中國最貪婪的人?
這是一篇不折不扣的“檄文”,討伐對象,正是中國的貪官們。
文章用詞犀利,文筆老辣,可謂是字字譏諷。更有意思的是,筆者別出心裁,虛構出了一場足球比賽,讓這些貪官同場競技。而在這篇文章里,最特殊的一位,非周而復莫屬。
筆者戲謔調笑,給了周而復“守門員”的差事。
在他看來,周而復算不上貪官,干的壞事卻半斤八兩,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只因周而復主管文化,幫助中國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本是他的本職工作,這便是守好“國門”。可是,這位守門員就連最簡單的安分守己都做不到,讓中國栽了個大跟頭。
一次日本出行,竟然足足暴露出了周而復身上的幾大問題!
據說,在1985年訪問日本期間,周而復極其囂張,可謂是無法無天,道德敗壞到了極點,甚至直接觸碰底線,違反了黨紀規定。
這一來,他態度傲慢,會議中途便找借口離開,目中無人。二來,身為共和國的高官,周而復拋下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東京游山玩水,整整三天。
但是,這幾項指控,都充斥著濃烈的主觀情緒,證據不足,情況是否屬實,還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然而,第四個問題則截然不同,不僅涉及原則,而且還有明晃晃的“實錘”!
——周而復受到指控,他在日本訪問期間,竟然公開參觀了靖國神社!
任何一個中國人都明白,靖國神社究竟意味著什么。因此,周而復的這一舉動,瞬間點燃了民憤,謾罵與指責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如同潮水一般,將眼前的這位老人徹底淹沒。
正是這四個問題,讓周而復晚節不保,成為了人人唾棄的貪官污吏,文章發布于1999年,在一本名叫《青年》的雜志上,而這份雜志的主辦方,正是山西省的某家報社。
很快,北京的另一家報社第一時間轉載,掀起了新的討論熱潮。
文章的傳播力驚人,沒過多久,周而復在日本的“光榮事跡”便人盡皆知,激起了無數指責與嘲諷。面對此情此景,周而復再也坐不住了。
他拍桌而起,直接將這兩家報社告上法庭,對簿公堂!
在法庭上,周而復情緒激動,說出的話令人震驚不已。
他說,他是冤枉的,這些指控都是誹謗!
然而,周而復的憤怒,并未平息輿論的呼聲。原因非常簡單,針對周而復的處分,曾明明白白公之于眾。一時之間,人們議論紛紛。
那么,到底是誰在說謊?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
被掩埋的真相
其實,在大眾眼里,周而復的罪名可謂是“板上釘釘”。
1986年3月,官方媒體曾在頭版頭條,刊登出了開除周而復黨籍的消息,便相當于定性。與此同時,當天的報紙上還多了一篇評論,標題為《嚴守外事紀律維護國格》,充滿著嚴厲的警告色彩。
因此,幾乎所有人都堅信,周而復必然做錯了事情。
真相掩埋在歷史的塵煙里,實際上,這件事還得從1985年10月說起。
但是,周而復率領代表團,訪問日本,一行人先參加了中日政治家書法展,隨后參加了新制作成立三十五周年的紀念活動。行程最后四天,則根據泛亞細亞文化交流中心的安排,四處參觀訪問。
而在參觀的行程里,偏偏就有靖國神社。
于是,周而復回到北京后沒多久,便被中紀委找上了門。
中紀委七室輪番上陣,派出多人,找周而復談話,明確指出,這是不容馬虎的政治問題。既然周而復的確進入了靖國神社,就得受到紀律處罰。
1月22日,中紀委的處理結果便新鮮出爐:開除黨籍!
短短四個字,讓周而復徹底懵了,他提出了反對意見。幾經拉扯后,中央最終決定,給予周而復一定的“特殊處理”。比如,周而復的工資待遇不變,也依舊可以繼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
與此同時,他的作家身份也沒有受到影響,依舊可以自由出版書籍,進行創作。
可是,開除黨籍,撤銷對外友協副會長職務,是不容更改的處罰。而對于老黨員周而復來說,物質乃是身外物,他最看重的,恰恰就是黨員的名聲!
塵埃落定后,全國各大媒體爭相轉載,海外媒體很快也得到了消息。
很快,周而復被逐出隊伍,開除黨籍一事,便成了街頭巷尾熱議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從表面上,周而復缺乏政治敏感度,的確該罰。可實際上,當天真正的情況,遠比人們所想象的要復雜許多。
真相之中,有兩位關鍵人物,一個是日本人森住和弘,另一個是中國人王達祥。
前者,既是周而復的好友,又是泛亞細亞文化交流中心的理事長,常年從事中日友好事業,對中日和平做出了極大貢獻。后者,則是我國的文化參贊。
在最后四天的行程里,周而復拜托了老友一件事,他希望森住和弘幫忙尋找東京地區與二戰有關的地方。原因無他,當時周而復正在撰寫一本抗戰小說,名叫《長城萬里圖》。因此,他需要實地采風,獲取更多真實的歷史細節。
森住和弘一聽,立刻熱情地給予提議,不如去靖國神社看一看。
周而復深知靖國神社在二戰歷史中的重要性,便點頭同意。安排好行程后,他將計劃表送去了中國駐日大使館,等待了四天,并未收到反對的意見。無論是駐日大使,還是文化參贊,都不曾發函勸阻。
因此,周而復認為,日程表已經通過審批,便按照原計劃,在11月10日前往靖國神社,進行參觀。不僅如此,他還進行了一系列走訪調查,與當地老人深入交流。
不料,當天晚上,變故就發生了。
參贊王達祥急匆匆找上門來,告知周而復,政策發生了變化!
原來,由于日本教科書式事件,中方為了抗議日本篡改歷史,頒布了最新的規定。官員不可以貿然參觀靖國神社,哪怕是新華社的記者要采訪,也得通過大使館的層層審批。
這下,周而復慌了,王達祥也同樣有些慌亂,但他反過來勸慰周而復,去就去了,大使館通知延誤,也的確有責任。原本,周而復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卻萬萬沒想到,回國后等待他的是一次次談話與批評。
甚至,周而復當時拍下的照片,都成為了他故意留念的鐵證。
可實際上,那些照片不過是寫作參考而已。
就這樣,周而復的“罪行”板上釘釘,又夾雜了其他道聽途說的指控。這件事的影響,持續了數年,縱然進入新世紀,周而復身上的罵名,也依舊未曾被洗刷。
不為人知的是,周而復始終不曾停下腳步,一直行走在為自己“申冤”的漫漫長路上。
16年后的沉冤得雪
從被開除黨籍的那一刻起,周而復人生中,便多了另一件除了寫作之外的大事:證明自己的清白。
身為一名作家,他并未自怨自艾,而是一邊寫作,一邊申訴。
坎坷的經歷,讓周而復想起了自己的好友丁玲。縱觀丁玲一生,也是歷經艱難,最終予以平反。因此,周而復決定,只要一息尚存,就創作不停,申訴不休。
他寫了一封又一封的信,原原本本講述了當天的經過,遞送到中紀委手中,只希望能夠沉冤得雪,恢復黨籍。
對于周而復這樣的老革命家來說,黨籍是一生榮耀的濃縮。
他的黨籍里,凝聚著抗戰硝煙中的炮火,用血淚鑄造而成,被開除黨籍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瞬間。甚至,周而復還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早早囑托了后事。
他將每一份申訴材料細心備份,在遞交給紀委的同時,也囑托子女們好好保管。他叮囑子女們,倘若在去世之前,他依舊沒有恢復名譽,重新加入黨的隊伍。那么,等他死后,這項申訴工作必須繼續下去。
曾經有人提議,讓周而復換個思路,放下執念,干脆重新申請入黨,結果都是一樣的。
但是,這一提議遭到了周而復的堅決拒絕。
老人家思路清晰,態度鮮明,他堅定地表示,自己早在上世紀30年代,便已經是共產黨的一員,是不折不扣的老黨員。倘若重新申請加入,意義完全不同,既然自己沒有過錯,既沒有喪失國格,也沒有丟失人格,那么便應該恢復黨籍。
或許,正是這種堅定的信念,支撐周而復一路走了下去。
而兩家報社的那篇文章,更是激起了周而復心中的悲憤,他在法庭上據理力爭,回應了對自己的所有指控,只是為了還原真相。
遺憾的是,盡管周而復據理力爭,這場官司的結果依舊讓人失望。
法官認為,證據依舊不夠充分,只能駁回周而復的訴訟請求。但是,如此打擊,并不會擊潰周而復,他執著于上訴,不曾放棄。
終于,功夫不負苦心人,僵持多年的事情,在2002年迎來了轉機。
這一年的9月18日,成為了周而復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
十六年的光陰,彈指一揮間,匆匆而過,人生的旅途,也即將走向終點。
——中央決定,為周而復恢復黨籍!
一份重若千鈞的文件,讓周而復多年來的努力,一錘定音,有了最好的結局。
“鑒于1986年給予周而復處分主要依據是其參觀靖國神社,而周而復參觀靖國神社與其創作《長城萬里圖》一書有關,故原認定的其他問題可不再作為處分依據。然而,鑒于周而復未經請示擅自參觀靖國神社,違反了黨的政治紀律,因此決定將原來‘開除黨籍’的處分改為‘留黨察看一年’的處分。”
至此,這條漫漫申訴路,歷經千難萬險,抵達盡頭。
冥冥之中,似乎當真有定數。
就在恢復黨籍與名譽一年半之后,九十歲的周而復閉上雙眼,與人世間揮手作別。
在新華社的訃告上,赫然寫道:這是一名優秀而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滄海橫流,歷史最終給出了最公正的判決。
回首往事,周而復的“沉冤得雪”,又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考驗呢?
參考文獻:
1、夢棠.我所知道的晚年周而復[J].縱橫,2005,(第1期).
2、王周生. 周而復:舟行一任逆風吹[J]. 上海文學, 2021, 第525卷(7):82-9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