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70城房價出爐!
深圳的一二手房價雙雙下跌,結束了去年10月以來的連續6個月上漲的勢頭,9·29新政的效力終于見底?
與此同時,70個大中城市中,上漲城市數量回落,各線城商品住宅價格環比數據也不是那么好看,或持平或略降。好消息是,同比降幅均持續收窄。
尤其是深圳,同比去年的跌幅是有明顯的收窄。
除了上海
一線城市房價都出現環跌
整體而言,4月份北上廣深四個一線的新房住宅價格,環比漲跌幅,由上月上漲0.1%轉為持平。
這主要是受到廣州和深圳這對難兄難弟的“拖累”!
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別上漲0.1%和0.5%,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2%和0.1%。
二手住宅價格情況更糟糕。
4月份,一線城市二手房價環比由上月上漲0.2%轉為下降0.2%。
其中上海上漲0.1%,廣州持平,北京和深圳分別下降0.6%和0.3%。
放在全國范圍來看,4月份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有所下降,當前從此前的24個變為22個。
業內認為,這種情況至少對各地“持續發力”是有警示的,或者說各地要重視這個指標的變化。
相比之下,全國一線城市的行情還算“堅挺”。
其余的幾十個重點監控的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均下降0.4%,降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2個和0.1個百分點。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房價漲跌和波動也是市場的常態。
但鑒于房地產市場的交易指標已連續回升回穩超過6個月,所以下一步在挖掘潛在市場需求、持續鞏固既有向好態勢方面還需要持續發力。
深圳“量價齊跌”的核心矛盾在于供需失衡與市場信心不足,疊加政策邊際效應減弱。
年初樂有家披露,不完全統計2025年待入市新盤超150個,尤其光明、龍崗等區域集中放量,加劇同質化競爭。
新規盤通過價格競爭、政策傾斜及供應放量,對存量房源形成顯著沖擊,尤其在非核心區域,深圳超7萬套二手房積壓,訴求疲軟加劇流動性風險。
“量價齊跌”是必經階段,不過是時間問題。種種市場表現都說明,市場對于政策依懶性前所未有。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