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清清 來源 | 電商天下
商戰退燒:外賣三巨頭被約談
過去的三個月里,外賣江湖并不太平。
而還沒等大部分人都嘗到補貼大戰高達“25-20”“15-14”的優惠甜頭,外賣大戰就迎來了來自官方的中場叫停。
至此,網友對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就在昨晚 (5月13日) ,一場牽動億萬消費者、商家和騎手的監管風暴突然降臨。
據報道,近日, 針對當前外賣行業競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對京東、美團、餓了么三大外賣平臺發起“五部門約談” 。
圖源:央視新聞
具體而言,有關部門 要求相關平臺企業嚴格遵守 相關 法律法規規定 , 嚴格落實主體責任,主動履行社會責任 。
不僅要 加強內部管理,合法規范經營,公平有序競爭,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
還要 切實維護消費者、平臺內經營者和外賣騎手的合法權益,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有序發展。
這記來自官方的警鐘,無疑是給最近打得火熱的外賣大戰潑了一盆冷水,而這盆冷水看似突如其來,實則早有伏筆。
時間倒回2025年2月,京東外賣以“全年免傭金”的殺手锏,高調殺入外賣賽道。
圍繞外賣補貼、商家 傭金 、 騎手 “五險一金” “ 二選一 ” 等行業痛點 , 京東以黑馬之姿撼動了外賣行業雙寡頭的地位。
彼時的 美團迅速接招, 先后開啟提高騎手福利與保障的政策試點,推出高額外賣補貼拉攏用戶。
而除了真金白銀的對抗,輿論空間的京東和美團一樣打得有來有回。
圖源:京東黑板報
五月初,在 美團和京東“神仙打架”之時,坐山觀虎斗的阿里終于向即時零售市場發起了奇襲。
具體而言, 淘寶“小時達”正式升級為“淘寶閃購” , 聯動 餓了么以“餓補超百億”大促加入混戰,宣稱“不打口水仗,只發真福利”,將補貼戰推向高潮。
三足鼎立之下,除了被提保障的騎手和被免傭金的商家,被平臺爭搶的消費者也實打實地吃上了“商戰紅利”。
圖源:小紅書網友
淘寶閃購“15-14”的紅包、京東外賣“25-20”的餐補、美團“20-18”的神券……
在大額優惠之下,配送費也一并減免,“外賣三國殺”的狂歡,堪稱學生黨與打工人的福音。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 外賣平臺之間的這場補貼競賽,已經不僅僅是市場搶份額的常規打法。
它逐漸演變為一種帶有排他性質的“控制游戲”:平臺通過補貼拉攏消費者,通過獨家協議鎖定商家,通過技術算法控制騎手派單自由。
每一環看似合理,實則隱含對市場秩序的擾動,甚至讓“服務創新”蛻變為“燒錢封鎖”。
以“二選一”為例,京東率先揭露騎手因“不配合獨家接單”而被封禁,美團迅速否認,稱之為個別騎手造謠。
圖源:小團有話說
真假尚未有定論,但背后的現象早已顯現:平臺試圖通過技術與協議形成事實壟斷,限制商家的選擇權、騎手的職業自由。
這種“用算法做裁判”的玩法,顯然偏離了市場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
從這個角度看, 電商天下認為, 監管此次出手,并非是對價格戰本身的反對,而是對其所誘發的“結構性傾斜”提出質疑。
當補貼不再是引流手段,而成為擾亂秩序的工具;當競爭手段演變為控制市場流動的杠桿;
當騎手權益在算法優先的體系中被邊緣化 , 監管就不得不出面,為平臺經濟畫出一道“社會責任的紅線”。
監管糾偏:從野蠻生長到規則重構
五部門約談的核心,正是要給這場失控的商戰按下“暫停鍵”。
“外賣大戰”進入下半場,補貼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平臺若想走得更遠,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服務、責任與治理之間,怎樣實現真正的平衡?
在 電商天下看來, 這場約談或許是中國外賣行業的分水嶺 , 外賣 巨頭們 的下一 戰,應該 是“價值戰”。
平臺必須意識到,真正決定未來競爭力的,不再是單日訂單數字的起伏,而是用戶是否信任平臺,騎手是否愿意長久留下,商家是否感到公平透明。
這些“非顯性指標”,正逐步構成平臺經濟的新價值坐標,監管的及時介入,實為行業長遠發展的“糾偏”。
短期看,平臺擴張步伐將放緩,燒錢補貼難以為繼;
長期看,行業將加速分化 ,“ 品質化、差異化、社會責任 ” 將 成為新 的 關鍵詞。
京東的“品質堂食”策略若能嚴控質量,可能開辟高端外賣藍海;
美團依托即時零售生態,或向“30分鐘萬物到家”轉型;
餓了么借力阿里系資源,可能強化生鮮、商超等場景。
圖源:小紅書網友
而對騎手而言,社保普及只是起點,職業培訓、算法人性化、收入結構優化才是真正的“權益升級”。
當補貼潮水退去,真正的比拼將是食品安全管控、配送時效保障、售后服務體系——這些“慢功夫”,才是留住用戶的終極籌碼。
商戰的終點,應是商業文明的 新 起點 。
回望這場外賣大戰,資本的熱血與監管的冷思形成鮮明對照。
企業追求增長無可厚非,但若以犧牲公平、安全、勞動者尊嚴為代價,所謂的“創新”不過是零和游戲。
電商天下認為, 互聯網經濟的下半場,合規不是絆腳石,而是護城河;社會責任不是成本,而是競爭力。
一場約談,也許并不能立刻解決所有問題,但它至少讓所有參與者看見:
真正的“勝出者”,不是誰燒得多、跑得快,而是誰能把公平、效率與人文價值融合在一條長遠的軌道上。
下一場較量,不在補貼,而在規則。不在算法,而在人心。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本文首發于電商天下(ID:DSCTX35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