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遷市宿城區河濱街道河濱社區,提起張方忠,居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親切地稱他為 “張萬能”。1948 年 5 月出生的張方忠,用五十多年的時間,默默踐行著助人為樂的精神,從義務維修到牽頭成立便民服務志愿聯盟,他的善舉如同一束溫暖的光,照亮了社區的每個角落。
張方忠的故事,要從他的工作經歷說起。1970 年起,他先后在宿遷五金廠和宿遷制锨廠工作,一輩子與車床、磨光機等鐵疙瘩打交道。憑借著愛鉆研、能吃苦的精神和一副熱心腸,他很快就練就了一身好手藝。那時,周圍居民家中的東西壞了,找到他,他都會免費幫忙修理,“張萬能” 的稱號也漸漸在鄰里間傳開。從那時起,他便與義務便民服務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3 年退休后,張方忠并沒有閑下來,而是繼續發光發熱。他給附近居民義務提供磨刀、磨剪子、修理自行車和電動車等便民服務。寒來暑往,他的身影總是忙碌在社區的各個角落。在他的眼中,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說:“我本身有退休錢,我還要這么多錢干什么?我為大家服務,心里高興,我們這社會就需要這樣?!?樸素的話語,卻蘊含著深深的溫暖與力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方忠的服務范圍越來越廣,影響力也越來越大。2017 年,在社區的支持下,他牽頭成立了 “方忠小站” 便民服務志愿聯盟 。這個小站,不僅是一個提供便民服務的場所,更是一個傳遞溫暖與愛心的平臺。在這里,張方忠和其他志愿者們一起,為居民提供修理、法律、醫療、上門理發、書畫培訓、矛盾調解等多種多樣的志愿服務。
“方忠小站” 里,張方忠的工作臺上擺滿了附近居民需要打磨的器具,補胎、配鑰匙、磨刀等手藝他樣樣精通。除了這些維修工作,他還把別人扔了不用的舊雨傘收集起來,修理好放在小站里,以供雨天沒帶傘的左鄰右舍使用。對于修拉鏈、打氣、借工具這些小事,他一概不收錢,只有在需要用到一些材料時,才會收少許材料費。
張方忠還是社區里有名的 “和事佬”。周邊居民家中發生家長里短的矛盾糾紛,鄰里之間出現小摩擦,都會找到他來說理。遠親不如近鄰,在旁人眼中的 “管閑事”,卻是張方忠的日常工作。“有矛盾,找老張” 也成了周圍群眾的 “口頭禪”。調解小區居民的鄰里關系,同老人談心交流,他忙在其中,樂此不疲,憑借自己的方式為構建和諧社區默默貢獻著力量 。
在張方忠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參與到 “方忠小站” 的志愿服務活動中來。有掛鉤社區的律師、個體診所醫生、工藝美術師等,大家志同道合,積極投身于服務居民的隊伍中。這個小小的便民服務點,成為了社區居民生活中離不開的溫暖港灣,大大提升了轄區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張方忠的善舉得到政府和社會廣泛認可。2022年度,張方忠獲得“宿城好人”,2923年度“江蘇好人”,2024年第一季度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授予“中國好人”的榮譽稱號。但在他看來,這些榮譽只是對他的鼓勵,他更在乎的是能夠實實在在地為居民們做點事情。他說:“我所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能夠服務好大家,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五十余載的堅守,張方忠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奉獻精神,什么是鄰里真情。他就像一面旗幟,引領著更多的人投身于志愿服務,讓文明之花在社區綻放得更加絢爛。在宿遷這座充滿愛的城市里,張方忠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著溫暖與感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