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新能源汽車的紅利,一眾國產車企實現了大翻身,像比亞迪、奇瑞、吉利等品牌在銷量端已經可以與南北大眾看起(甚至超越),但是對于老車迷們來講,十年前的車市又是另一番模樣,甭說大眾、豐田,就是隨便拎出一家二線合資車企都夠以上的國產車企們喝上一壺。
然而時過境遷,伴隨著國產車企的崛起,二線合資品牌們風光不再,鈴木、三菱以及JEEP品牌先后退出了中國市場,剩下的雪佛蘭、斯柯達以及起亞等車企也是在艱難掙扎。接下來我們就以近期的銷量來看看一眾二線合資品牌的眾生相。
斯柯達:躺平
不參加車展、沒有新車發布,甚至連一眾自媒體口中也很少聽到它的名字,用“躺平”二字來形容斯柯達簡直是十分貼切。
目前斯柯達計入銷量榜單的新車共有5款,分別是速派、柯米克GT、柯珞克、明銳以及柯迪亞克,4月份銷量分別是496輛、416輛、300輛、98輛以及40輛,總的銷量加在一起只有1350輛。
此外,五款車型清一色的都是燃油車,動力系統也與大眾品牌產生了代差,比如大眾品牌正在逐漸普及的1.5T發動機均與斯柯達品牌無緣,速派、柯迪亞克主銷車型還是2.0T低功率版本,反觀帕薩特、途觀L等車型都已經用2.0T高功率版本發動機取代了低功率版本。
斯柯達銷量下滑的原因,除了品牌方面的弱勢之外,大眾品牌車型售價的走低是主要因素,放在以往,面對著價格高高在上的大眾品牌,斯柯達還能作為“平替”車型被消費者所選擇,如今大眾品牌早已經加入了價格戰,這讓斯柯達品牌失去了生存空間。
雪佛蘭:被上汽通用放棄
與斯柯達一樣,雪佛蘭這邊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在剛剛結束的上海車展上也沒有見到它的身影,有意思的是,斯柯達與雪佛蘭的大本營還都是在上海。
4月份,雪佛蘭錄得銷量的車型共有7款,分別是科魯澤、探界者Plus、探界者、星邁羅、開拓者、邁銳寶XL以及暢巡,乍一看過去,有純燃油車,有插混車型也有純電車型,似乎布局足夠的完善,但從銷量端來看,只有科魯澤一款車型賣出了1057輛,銷量排名次席的探界者Plus僅僅只賣出了89輛,1291臺的總銷量甚至不及斯柯達。
雪佛蘭品牌銷量下滑的原因來自于多方面,往遠了追溯,科魯茲、邁銳寶等車型不成功的換代讓它的銷量節節敗退,往近了看,“萬年不變”的內飾風格已經脫離了年輕消費者的審美,此外,國產品牌的崛起對于一向以優惠幅度大的雪佛蘭也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雪佛蘭大有已經被上汽通用放棄的跡象。
馬自達:求生欲強
不同于斯柯達和雪佛蘭,一向被視為小眾品牌的馬自達在國內反倒是展示出了很強的“求生欲”。
面對著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圍剿,馬自達并沒有固步自封,反而推出了全新車型馬自達EZ-6,在銷量端受阻的情況下,及時調整售價策略,將該車型的起售價格由13.98萬元下調至9.98萬元,此外,在上海車展上,馬自達還展出了全新SUV車型馬自達EZ-60。
從銷量端來看,馬自達的努力還是收到了回報的,4月份馬自達CX-5、馬自達EZ-6以及馬自達3 昂克賽拉的銷量分別是2110輛、1360輛以及1191輛,處在“溫飽”水平。
起亞:另尋出路
起亞在國內在售的車型有10款,其中奕跑、賽圖斯在4月份銷量都超過了1000輛,分別賣出了2058輛和1383輛,另外,獅鉑拓界、起亞K3以及索奈也分別貢獻了959輛、666輛和518輛,純電車型起亞EV5表現不佳,4月份只賣出了424輛。
從銷量結構來看,燃油車仍是起亞的銷量大頭,但有意思的是,在國內銷量不佳,起亞的工廠卻是每天忙的不可開交,原因是自2018年開啟出口業務以來,起亞出口量占比已經過半。
2024年全年,起亞累計銷售達到了248259輛,同比增長49.2%,出口量穩居車企前十,如今的起亞已經有了EV5、獅鉑拓界、賽圖斯、K5、索奈、煥馳6款車型的出口陣容,銷量覆蓋全球76個國家,此外,起亞還有發動機出口業務,截止到目前,發動機累計出口量超過了30萬輛。
總結:隨著大眾、豐田等一線合資品牌車型售價的下沉,二三線合資品牌的銷量正在快速的滑落,對此,不同車企給出了不一樣的對策,像斯柯達、雪佛蘭選擇了躺平,而起亞與馬自達則是另辟蹊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