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作為一個闔家團聚、辭舊迎新的慶祝活動,當然是越熱鬧越好、越喜慶越好。
很多人在春節可謂是腳不沾地,今日去拜訪親戚,參加家庭聚會;明日約上三五友人,觥籌交錯,盡情享受。
看著平日里難得見上一面的老朋友、從全國各地趕回來的親人、即使沒能坐下來好好聊聊,心里也是熨帖的。
可是卻會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僅在春節“無人問津”,在其他節假日也很少接到聚會和玩樂邀請,甚至連電話都很少。
或許有的人享受這樣的寧靜,認為繁雜喧囂的生活并不適合自己;也有人為此感到低落,覺得自己是不是做人太失敗,導致沒有了朋友?
其實,在春節如果沒人找你吃飯、聚會,甚至連電話都很少,反映的是以下三種情況。
線上社交產生的距離感
如果有一個很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突然通過微信聯系你,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一致的:
對方是要借錢?還是要結婚讓我隨份子?亦或者現在做了微商/銷售/賣保險的,讓我幫著沖業績?
可是若你們是在一個餐廳、咖啡館等等社交場合遇到,看著對方真誠的笑容和與多年前相比更加成熟滄桑的面龐;
或許你就會發自內心的感嘆:“真是好多年沒見了!”
然后一起和朋友暢聊過去,分享當下,聊的盡興后,還會重新將這位朋友加入你的社交圈層。
線上和線下交流,差別真的有這么大嗎?
其實每個人的春節都不可能完全沒人和你交流,但是大多數人只會群發一句“新年快樂”加上寫祝福語,不過就是“面子工程”,稍微維護一下關系。
可是這樣的維護,真的有用嗎?
社交臨場感指的是在技術中介的交流中,個體對于他人真實存在的認知和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結的程度,是一種主觀感受。
在數字化社交中,由于缺乏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也缺少了很多非語言線索(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語調等等)。
這樣的話社交臨場感會降低,這樣認知上的距離會導致人們覺得彼此不夠親近,甚至產生孤立感。
我們常常在微信聊天中錯會他人的意思,認為他人是不是過分冷漠;
對表情包的解讀產生誤差,甚至對標點符號和斷句理解錯誤,也正是因為社交臨場感在作祟。
很多人因為工作生活原因,或者個人性格原因,并不積極維護線下人際關系,久而久之,再要好的朋友也會變得陌生了。
你還有利用價值嗎?
說句扎心的話,節假日都沒人聯系,很可能是你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
試想,從某家公司離職后,原本的飯搭子、摸魚搭子,你們之間還會對對方有價值嗎?
從大學畢業之后,原先同社團的學弟學妹、做項目時的導師、做團體作業時不熟的同學,你們之間還會對對方有價值嗎?
從領導層退休之后,以前的下屬、同事、人情往來搭上的人脈關系,你們之間還會對對方有價值嗎?
可能不僅沒有,你還要有求于人,反過來去積極維護你們之間的關系,以此來獲得利益。
說白了,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圈子”,有資源你就進來,沒資源你就出去。
這樣的資源不僅僅包括人脈、金錢、地位等等,還包括情感、社會支持等方面。
心理學家舒茨的人際三維理論指出,每個人在進行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維護時,都有這三種主動和被動的需要:包容、支配和情感。
1.包容的需要,是指個體希望與他人接觸并建立起和諧的共存關系;
2.支配的需要,是指個體控制他人和被他人所控制的需要,多涉及家庭權力或外部權力;
3.情感的需要,是指和他人建立起親密關系獲得社會支持的需要;
當你的“朋友們”審視你們的關系,發現你什么都給不了對方時,那這樣的關系也就走到盡頭了。
或許這樣的朋友不能叫作朋友,而是你人生路程上某一段的合作伙伴,下一段路不再需要對方,走散了就走散了吧。
高質的社交圈層
有很多人覺得,拿金錢利益衡量友誼和親情太過庸俗,只有情緒價值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標準。
又有很多人覺得,春節也是一種節假日,我們應該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享受獨處時光,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無效社交上。
這樣的人在維護人際關系時,就不是被朋友篩選,而是主動篩選朋友了。
他們往往對自我非常了解,對自己的需求和行為模式也非常熟悉。他們追求的是自我提升、是獨處的寧靜、也是反思和成長。
他們對于社交圈的選擇往往是那些基于價值觀契合的朋友們;
而不是為了金錢和利益聚在一起的“酒肉朋友”,更不會去選擇那些會拖著身邊人下墜的“狐朋狗友”。
他們還有著獨特的愛好;
我有一位常年獨居的朋友,她最大的愛好就是買各種各樣的棉花娃娃,然后為娃娃們鉤小衣服、小裙子、睡毯、帽子等等。
她做這些事的時候會放空身心,讓積壓的情緒全部在做手工的時間里煙消云散。
因此,他們對于社會支持的需求很少,一方面是可以與自我和解,不追求消費主義;另一方面是心胸豁達,可以自己消化自己的情緒。
他們并不是不社交,而是對社交對象和社交活動有著較高的要求。
選擇性地參與社交活動、選擇性的和那些能帶來積極影響的人交往,這樣會使他們的社交圈子既精簡又高質。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那就精力多去維護你的人際關系,不要讓其在冷冰冰的文字里消磨殆盡。
如果你是一個享受孤獨的人,也不需要在意他人的異樣眼光,盡可能用你覺得最舒服的方式和這個世界繼續共鳴吧。
-The End - 作者-專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