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韓國與美國就關稅問題近日在韓國濟州島展開為期3天的協商。據韓國紐西斯通訊社日前報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定于16日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時隔3周后再次會面。此次會談能否形成韓美關稅談判的具體輪廓備受關注。
據彭博社報道,本次會談此前已由低級別官員在14日啟動,隨后格里爾與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長鄭仁教于15日舉行會晤,而16日安德根與格里爾舉行會談。
產業部新聞稿指出,雙方就1日舉行的局長級技術會議內容交換意見,并商議在下週舉行第2次技術會議。安德根表示,雖然韓國目前是代理總統體制,相關部門仍緊密溝通,提出具體立場,持續向美方爭取免除對等關稅及針對特定品項的關稅措施。根據韓聯社報道。第2次技術會議中韓方將由產業部及相關部會組成代表團訪美,就均衡貿易、非關稅措施、經濟安保、數位交易、原產地、商業考量等6領域與美方正式展開討論。
特朗普(資料圖)
據財聯社報道,韓美兩國4月24日在華盛頓舉行“2+2”高級別貿易磋商。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崔相穆、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以及美國財長斯科特·貝森特、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賈米森·格里爾作為雙方首席代表與會。崔相穆表示,雙方就在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結束(7月8日)之前達成旨在撤銷關稅的“7月一攬子協議”(July Pakage)、以四大領域(關稅和非關稅、經濟安全、投資合作、貨幣匯率政策)為主開展磋商形成共識。
在美韓“2+2”高級別貿易磋商結束后,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高級官員4月28日坦言:在6月3日韓總統大選前與美國達成協議近乎不可能,即使將時限放寬至7月初也是“困難重重”。據路透社消息,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第一次官(副部長)樸成澤28日向該媒體表示,“從理論上講,韓美兩國不可能在5月底或6月初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樸成澤補充道,“在最近的會談中,我們向美方充分說明了我們的政治情況。美國也明白,韓國的特殊政治狀況可能成為談判的限制因素。”
特朗普(資料圖)
韓聯社此前指出,美國對韓國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25%)高于日本(24%)和歐盟(20%),將導致韓國在對美出口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韓國代行總統職權的國務總理韓德洙韓德洙表示,全球關稅戰已成現實,當前經濟形勢極為嚴峻,政府必須全力以赴,克服當前的貿易危機。韓德洙指示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攜手韓企就美方對等關稅措施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積極與美方開展溝通協商,為汽車等受影響較大的行業和企業制定扶持政策。
多年來,韓國對美出口不斷增長,2024年出口總額已達1278億美元,對美貿易順差更創下55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然而,這一成就并未為韓國贏得貿易上的優待,反而成為特朗普“秋后算賬”的借口。特朗普高舉“對等關稅”大旗,本質上并非追求真正的貿易平衡,而是一次赤裸裸的經濟霸凌。在他眼中,任何擁有順差的國家,都是“薅美國羊毛”的掠奪者。而韓國,恰恰是他眼中“過于成功”的國家之一。芯片、電池、汽車、石化制品——這些韓國優勢出口品類,正是美國產業政策重點“反制”的對象。
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資料圖)
韓美關稅博弈不僅是兩個經濟體的較量,更是全球化與單邊主義的縮影。當"美國優先"成為貿易談判的默認規則,當經濟安全淪為戰略遏制的遮羞布,每個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都需警惕成為下一個"入場券游戲"的玩家。這場25%關稅倒計時的背后,是規則與強權的碰撞,更是小國外交在霸權陰影下的艱難求生。
此刻我們不禁要問:在"經濟安全"大旗下,究竟誰在守護真正的自由貿易?而面對美國的"入場券"邏輯,國際社會又該如何守住公平貿易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