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哈爾濱5月19日電 題:便民托育、醫育結合、人才培養助力普惠托育發展
作者 周昕
0歲至3歲嬰幼兒是“社會上最柔軟的群體”,托育服務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更是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要配套支持措施。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近日中新社記者跟隨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哈爾濱市開展托育服務和生育支持政策主題調研采訪。
哈爾濱市通過便民托育、醫育結合、人才培養等方式,推動普惠托育服務發展。過去一年,新增各類托育服務機構300余家,是全國嬰幼兒照護示范城市和首批“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城市之一。
構建家門口的“托育服務”
家住哈爾濱市平房區的劉瑩,正在家門口的新偉托育服務中心考察。她告訴記者,孩子2歲多,自己和丈夫白天上班,家里老人又沒法帶娃,樓下的托育中心就成了更適合的選擇。
“看到每個孩子有單獨固定的床,房間里都貼了防撞條,我打算讓孩子過來試一試。”
調查顯示,超過三成的中國嬰幼兒家庭有入托需求。普惠托育,“普”字當先。為此,中國支持社區嵌入式托育、用人單位辦托、家庭托育點等多種服務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提供托育服務,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的有效供給。
在此背景下,新偉托育服務中心新增了150個托位。園長肖丹介紹說,中心建筑面積4233平方米,可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多種托育服務形式,更好地為遠近芳鄰滿足多樣化的入托需求。
近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新偉托育服務中心教師接待前來考察的家長。 周昕 攝
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口家庭處處長王剛表示,該省發展多種服務模式、滿足不同家庭托育需求,讓群眾在“家門口”“樓底下”享受便利安心服務。
醫育結合“托”起特殊兒童
哈爾濱第二醫院康復托育中心的護士一邊用不同教具吸引著寶寶的注意力,一邊觀察孩子的眼神是否集中。“寶寶4個月開始出現表情呆滯、不對視等問題。”被確診為發育遲滯后,寶媽程女士十分焦慮。
醫育結合服務是該醫院憑借自身優勢發展出的一大特色項目。醫院兒童康復科主任王立蘋表示,中心將醫療和托育服務深度融合,圍繞感官開發、大肌肉群發展為孤獨癥、發育遲滯等特殊嬰幼兒群體開發相關課程,幫助其在發育黃金期獲得能力提升,平穩過渡到普教環境。
作為“醫育結合”的受益家庭,程女士對記者坦言,經過康復托育中心的專業訓練,孩子不對視、表情呆滯等問題得到了顯著改善。“這是老人在家帶娃達不到的效果,白天我們也能放心工作。”
“不止醫育結合,我們還融入醫防結合、醫教結合的理念,為嬰幼兒成長保駕護航。”王立蘋說。
全國托育服務質量提升行動(2025-2027年)重點任務也指出,推進醫育結合,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機構結合職責,面向轄區內托育服務機構開展訂單簽約,提供兒童保健、膳食營養、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等服務。婦幼保健機構加強對托育機構衛生保健的業務指導,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指導托育機構落實疾病防控責任。
專業人才培養助力科學托育
走進哈爾濱市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實訓樓內正在展開一場家庭托育點和托育機構保育員小兒推拿培訓。“我們可以采取推、揉、叩、振的方式對七節骨進行推拿,均以局部潮紅為度。”來自哈爾濱市中醫醫院的講師向保育員們演示著操作手法。
除了設置一定規模的托位,綜合服務中心還是集“產教研”一體的托育服務實訓基地,承擔著托育機構咨詢管理、從業人員培訓等功能。
普惠托育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托育人才隊伍建設,中國多地也在此方面加強工作。北京市多所中高職院校為學生開設嬰幼兒托育相關專業;廣州市打造“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強化從業人員培訓。王剛也提到,今年托育服務人才培養等工作被納入建設“幸福龍江”20件民生實事。
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將達到4.5個,新增普惠性托位66萬個。托幼機構數量的快速增長需要專業人員作為支撐,相關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某家庭托育點負責人周玉萍對記者說,培訓結束后,將把從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學到的知識給保育員做培訓,“還可以開展家長小課堂,帶家長一起去探索育兒知識,實現家園共育”。(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