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又要試射洲際導彈了!這個消息一出來,國際輿論立刻炸開了鍋。根據(jù)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5月18日的聲明,俄羅斯計劃在19日夜間試射一枚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射程超過1萬公里,目的是向烏克蘭、歐盟和北約“展示肌肉”。雖然俄方尚未正式回應,但烏方的情報向來精準,尤其是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這種消息絕非空穴來風。
RS-24“亞爾斯”可不是一般的導彈,它是俄羅斯陸基核威懾的核心力量之一,能攜帶4至6個核彈頭,每個彈頭當量可達30萬噸TNT,命中精度在150米以內,突防能力極強。這種導彈有兩種發(fā)射方式,一種是固定發(fā)射井,另一種是公路機動發(fā)射車,能在7分鐘內完成發(fā)射準備,生存能力極高。換句話說,它不僅能打到全球任何地方,還能讓對手難以攔截。俄羅斯選在這個時候試射,顯然不僅僅是例行訓練那么簡單。
當前的國際局勢本就劍拔弩張。俄烏沖突持續(xù)膠著,北約不斷東擴,美國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tǒng),俄羅斯的戰(zhàn)略安全空間被一步步壓縮。莫斯科方面早就警告過,如果國家生存受到威脅,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而這次試射,恰恰是在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計劃與普京、澤連斯基通話討論停火方案的同一天。這種時間點的選擇,很難不讓人聯(lián)想到俄羅斯是在用“核大棒”向西方施壓,尤其是在談判前夕釋放強硬信號。
烏克蘭方面將此次試射定性為“訓練兼實戰(zhàn)”性質,認為這是俄羅斯對西方的一種“核訛詐”。而俄羅斯的軍事專家則可能辯稱,這只是正常的戰(zhàn)略威懾力量維護,畢竟核武器最大的威懾力在于它的可信度,必須定期測試以確保可靠性。但無論如何,這種動作在當前的敏感時刻,無疑會加劇歐洲的緊張情緒。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此前就曾表示,俄羅斯的核武現(xiàn)代化計劃“令人擔憂”,而這次試射恐怕會讓北約更加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試射的導彈搭載的是“訓練彈頭”,而非實戰(zhàn)核彈頭。但這并不意味著它的威脅性降低。恰恰相反,這種“半實戰(zhàn)”性質的試射,既能展示俄羅斯的戰(zhàn)略打擊能力,又不會直接引發(fā)核戰(zhàn)爭風險,是一種典型的“威懾+試探”策略。俄羅斯似乎在告訴西方:我有能力隨時升級沖突,但暫時還不想走到那一步。這種模糊的邊界,恰恰是核威懾的精髓所在。
從技術層面看,RS-24“亞爾斯”是俄羅斯在“白楊-M”導彈基礎上研制的升級版,2010年列裝部隊,專門用于突破美國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它采用了速燃發(fā)動機、誘餌彈和主動電子干擾技術,使得現(xiàn)有的反導系統(tǒng)難以攔截。俄羅斯近年來一直在推進核武現(xiàn)代化,而“亞爾斯”正是這一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試射,可能也是在為2026年到期的《新削減戰(zhàn)略武器條約》談判增加籌碼。畢竟,如果美俄無法續(xù)約,全球核軍備競賽可能再度升溫。
對于烏克蘭來說,俄羅斯的這次試射無疑是一種心理戰(zhàn)。基輔方面一直希望北約能提供更直接的軍事支持,甚至推動烏克蘭加入北約。但俄羅斯的核威懾讓北約在介入時不得不三思而后行。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迅速披露這一消息,可能也是想借機呼吁西方加大援助力度,畢竟“俄羅斯的核威脅”一直是烏克蘭爭取國際同情的有效牌。
而對于歐洲來說,這次試射更像是一記警鐘。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此前曾提出歐洲應建立“戰(zhàn)略自主”,甚至不排除與俄羅斯進行某種形式的“核共享”。但俄羅斯的強硬姿態(tài)表明,莫斯科不會輕易讓歐洲在安全問題上擺脫美國的影子。如果歐洲真的想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就必須面對俄羅斯的核威懾現(xiàn)實,而這恰恰是許多歐洲國家尚未準備好的。
從全球戰(zhàn)略平衡的角度看,俄羅斯的這次試射雖然危險,但并非不可預測。在美俄關系持續(xù)緊張、北約東擴步步緊逼的背景下,莫斯科必須展示自己的核威懾能力,否則其戰(zhàn)略話語權將進一步削弱。但問題在于,這種展示是否會引發(fā)誤判?美國是否會因此加速推進自己的核武現(xiàn)代化計劃?比如新一代“哨兵”洲際導彈的研發(fā)?如果雙方都陷入“威懾-反威懾”的螺旋,全球戰(zhàn)略穩(wěn)定將面臨更大風險。
中國一貫主張“核戰(zhàn)爭打不贏也打不得”,呼吁各方通過對話維護全球戰(zhàn)略穩(wěn)定。在當前的敏感時刻,這一立場顯得尤為重要。俄羅斯的試射雖然是其主權范圍內的軍事行為,但在俄烏沖突未平、美俄關系緊繃的背景下,任何涉及核武器的動作都可能被過度解讀。國際社會需要的是冷靜與克制,而不是讓“核陰影”進一步籠罩本已動蕩的局勢。
總的來說,俄羅斯的這次洲際導彈試射,既是一次軍事演練,也是一次政治信號。它提醒西方,莫斯科仍然擁有足以改變游戲規(guī)則的戰(zhàn)略力量。但與此同時,這也是一把雙刃劍——過度的核威懾可能刺激對手采取更激進的應對措施。在核時代,威懾與挑釁往往只有一線之隔,而如何把握這個度,將是考驗俄羅斯與西方智慧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