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體重管理”話題成為全民健康焦點。國家衛(wèi)健委數據顯示,我國18-29 歲青年超重率已達24%,肥胖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關聯(lián)度持續(xù)攀升。
與此同時,高校食堂作為“舌尖上的健康防線”,正通過稱重取餐等創(chuàng)新舉措,將糧食節(jié)約與體重管理深度融合,在一勺一筷間踐行“健康中國”戰(zhàn)略。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
在此背景下,北京郵電大學以“智慧飲食”的革新給出了答案,主動響應國家號召,打造智慧食堂,讓“吃飯”這件日常小事既充滿效率又飽含溫度。
走進北郵綜合餐廳二層的智慧食堂,最先感受到的是科技與生活的無縫融合。不同于傳統(tǒng)食堂的擁擠嘈雜,這里的取餐區(qū)被整齊劃分為熱菜、主食、湯品等多個開放式區(qū)域,每個餐臺前的電子屏實時滾動著菜品的名稱、價格、營養(yǎng)成分甚至熱量數據。
學生只需將特制餐盤放在感應區(qū),輕輕刷卡或刷臉完成綁定,便可端著盤子自由選取心儀的菜肴。瓷勺接觸菜品的瞬間,顯示屏上的數字便隨著重量變化實時跳動,“糖醋里脊120 克,4.8 元;清炒時蔬 80 克,2.4 元”,這種精確到克的計價方式,讓“按需取餐”從口號變成了看得見、算得清的現(xiàn)實。
最令人稱奇的是結算環(huán)節(jié),無需在收銀臺前排隊等待,選餐完畢后可直接找座位就餐,系統(tǒng)會在20分鐘內通過綁定的校園卡或微信賬戶自動扣款,真正實現(xiàn)了 “取餐如逛街,結算無感知”的流暢體驗。
這樣的便捷背后,是北郵對“智慧”二字的深度解構。食堂引入的智能稱重系統(tǒng)不僅解決了傳統(tǒng)套餐的固定化弊端,更在悄然培養(yǎng)著學生的節(jié)約意識。數據顯示,自3月18日智慧食堂正式運營以來,這里的廚余垃圾量較改造前減少了 75%,日均服務人次卻提升了35%。
食堂在早餐時段供應32種主食與菜品,午餐增至36種,從北方學生鐘愛的油潑面到南方學子熟悉的瓦罐湯,從低卡輕食沙拉到地方特色小吃,豐富的選擇讓每個味蕾都能找到歸屬感。
順著旋轉樓梯,我們來到了綜合餐廳三層,午后的陽光透過落地窗鋪滿整層空間,這里除了承擔教工就餐的任務外,也是同學們自習研討的好去處。
6間10人版的超大容量研討室依次排開,磨砂玻璃門上貼著“靜音學習”“小組研討”的溫馨提示,室內桌椅整齊排列,墻面布滿電源插座,高速 Wi-Fi 信號覆蓋每個角落。
三層的開放時間精準對接學生需求:周一到周五從14:30延續(xù)至23:00,周末則從早8點便敞開大門,一直持續(xù)到晚上11點。這樣貼心化的時間安排,無論是獨自刷題的“學霸”,還是圍坐頭腦風暴的競賽小組,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角落。
當暮色降臨時,智慧食堂依然燈火通明,結束了一天課程的學生們陸續(xù)走進來,有人熟練地刷臉取餐,有人抱著電腦直奔三層研討室,有人圍坐在二層餐桌前分享當天的趣事。餐盤碰撞聲、鍵盤敲擊聲、同學間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校園里最鮮活的生活圖景。
北京郵電大學用自身行動訴說著對學生的關懷,原來最好的校園環(huán)境,從來都藏在這些“接地氣”的改變里,藏在讓每個學生都能吃得舒心、學得安心、生活得暖心的日常里。這樣的“寶藏學?!?,值得25屆的考生納入報考清單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