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史無前例的最大戰略考驗!”
依據日媒11日的報道,日本在《防衛白皮書》草案中以十一個字來定義中國,接著又強調日本需要推動與美國等盟國的合作,仿佛準備全面對抗中國。
不過,面對日本渲染的“中國威脅論”,中國的回應也已悄然展開,并且支持力量已經到位。
那么,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日本的“全面反華”姿態是否能夠成功呢?
日本的戰略調整
日本將中國描述為“史無前例的最大戰略考驗”,這并非一時沖動的用詞,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轉向。
根據2024年和2025年的《防衛白皮書》,日本明確指出中國在東海的軍事活動,特別是圍繞釣魚島的常態化巡航,對日本的安全利益構成了威脅。
這種擔憂并非毫無根據,中國海軍的現代化進程以及區域影響力的擴展,讓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然而,經濟數據卻揭示了另一面:2024年,中日雙邊貿易額依然高達千億美元,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日本對華投資在制造業和科技領域持續增長。
這種“安全上競爭、經濟上依賴”的矛盾心態,成為了日本政策調整的基礎。
日本的戰略轉向還源于其對西方陣營的依附,宣揚“中國威脅”不僅迎合了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也為日本提供了融入西方“反華陣營”的機會。
2024年7月,日本與美國在“2+2”會談中宣布升級美軍駐日指揮部,深化軍事合作,明確針對中國的意圖。
這一舉動背后,是日本試圖通過“抱團取暖”重塑國際角色,甚至擺脫戰后和平憲法的限制。
白皮書不僅是戰略文件,更像是日本軍事正常化的“政治宣言”,為其擴充軍費、研發進攻性武器提供了合法性依據。
從更深層次看,日本的轉向反映了其對地區權力格局的焦慮,隨著中國在東盟、中東等地區的影響力提升,日本擔心自身在亞洲的傳統地位被邊緣化。
因此,通過夸大“中國威脅論”,日本不僅能爭取國內民意支持,還能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主動的角色。
不過,這種戰略投機并非沒有風險,過度依賴美國可能讓日本淪為地緣博弈的“棋子”,而對華強硬可能損害其經濟利益。
日美協作
日本的“反華”態度離不開美國的“推波助瀾”,近年來,日美同盟從傳統的防御合作升級為全方位的戰略協作,目標直指中國。
軍事領域是日美協作的核心,2024年4月,日本首相訪問美國期間,雙方宣布加強武器聯合研發、共享軍事基地,并計劃在印太地區增加聯合軍演頻率。
同年7月,美國宣布升級駐日美軍指揮部,稱之為“70年來最重大的軍事合作改進”,這些動作不僅增強了日美在東海和臺海的聯合應對能力,也為日本提供了更多軍事技術的支持。
除了軍事聯動,日美還在技術領域對中國展開“圍堵”。
日本積極響應美國主導的半導體出口管制,2024年7月和2025年1月,日本先后宣布對半導體相關設備和材料實施嚴格出口限制,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特定國家”。
這一政策直接影響了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引發中方強烈反彈。
中國商務部明確表示,日本的措施“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穩定”,并警告將采取必要反制。
日美還在G7、QUAD等多邊框架下協同發聲,試圖將中國塑造為“國際規則破壞者”。
例如,2024年G7峰會公報中,日本支持美國提出的“中國經濟脅迫”論調,配合西方輿論攻勢,當然,日美協作并非鐵板一塊,美國主導的“反華陣營”內部存在利益分歧。
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限制措施,不僅損害了中國企業,也讓日本自身供應鏈承壓。
此外,日本國內對過度依附美國的質疑聲逐漸增多,一些分析指出,日本在日美同盟中更多扮演“配角”,長期看可能喪失戰略自主性。
中方的系統性應對
面對日本的強硬態度和日美同盟的壓力,中國采取了“精準反制+開放合作”的組合策略,展現了大國智慧與定力。
在軍事領域,中國通過常態化聯合軍演和區域安全合作強化防御能力。
2024年,中俄在日本海附近舉行聯合軍演,展示了對日美軍事挑釁的戰略威懾。
同時,中國深化與東盟國家的安全合作,例如通過“南海行為準則”談判鞏固地區影響力,有效牽制了日本在東南亞的布局。
經濟反制是中國應對日本的重要杠桿,針對日本的半導體出口管制,中國迅速調整策略,限制鎵、鍺等關鍵原材料出口,沖擊了日本高科技產業的供應鏈。
與此同時,中國加速開拓東盟、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2024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突破1萬億美元,占中國外貿總額的15%以上。
這一布局不僅對沖了日本技術封鎖的風險,也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新動能,此外,中國還在外交領域主動出擊。
2025年初,中國與多個東亞國家啟動高層對話機制,并向爭議國家提供基礎設施援助,成功分化了部分“反華”陣營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在這一博弈中的角色不容忽視。
面對日本的“反華”立場,俄羅斯通過能源合作升級和中俄聯合軍演向中國靠攏。
2024年10月,中俄關系被外界評價為“更緊密的戰略伙伴”,這對日美同盟形成了客觀牽制。
中國的系統性應對,不僅打破了日本和美國希望孤立中國的企圖,也為地區局勢注入了穩定因素。
長遠來看,美國主導的“反華陣營”因內部利益分歧和外部壓力,持續性存疑,而中國的開放合作與戰略定力,正在為中日關系的“風險對沖期”鋪平道路。
結語
日美協作的加深看似氣勢洶洶,卻難掩內部的矛盾與隱患。
日本以“史無前例的最大戰略考驗”定位中國,表面上是外交姿態的強硬,實則是其在地緣博弈中的一次冒險投機。
參考資料
環球網:《日本新《防衛白皮書》草案仍拿中國說事,專家:本質是為增加防衛預算找借口》2025年5月12日中華網軍事:《日本發布新版白皮書,11字定位碰瓷中國,關鍵時刻,中方迎來強援》2025年5月18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