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集《刑警的日子》改編自小說《一個刑警的日子》,以真實案件為藍本,聚焦刑警的“上班辦案,下班過日子”的日常生活。劇中,歐豪飾演的劉子明初入警隊時,因莽撞查案被師父魏杰(何冰飾)訓斥,隨即卻在垃圾堆翻找兇器、熬夜核對線索的細節中,展現出刑警的執著與赤子之心。
歐豪在熱播劇集《刑警的日子》 中飾演刑警劉子明。
總導演高群書采用了“生活流”式的敘事在劇中還原刑警生態和警察的真實日常。日前,歐豪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刑警的日子》最吸引自己的就是它的真實感。“刑警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也會有愣頭青的時期,會因為一根筋鬧笑話。這種有血有肉的成長軌跡會更吸引我,也希望能通過這個作品和劉子明讓大家看到刑警不僅有案子還有日子。”
劉子明充滿煙火氣,非常真實鮮活
新京報:在你看來劉子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和其他的警察角色相比,他身上有什么特別吸引你的地方?
歐豪:劉子明是一個充滿煙火氣,非常真實鮮活的人物。以往警察角色更多聚焦在案件偵破過程中的神勇機智,而劉子明除了刑警的身份,也展現給了大家生活中的一面,他身上那種被生活與案件不斷錘打、磨礪的特質特別吸引我。
新京報:《刑警的日子》中劉子明從青澀刑警蛻變為成熟隊長,成長線跨度較大。如何把握角色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
歐豪:把握劉子明的心理狀態,主要還是從他經歷的事情入手。剛參加工作肯定是充滿興奮,愣頭青猛猛向前沖,隨著他經歷生活與案件的錘打與磨煉后,他會更多去思考責任和擔當,展現出沉穩、果斷的一面。
隨著劉子明經歷生活與案件的錘打與磨煉后,他會逐漸展現出沉穩、果斷的一面。
新京報:劇中劉子明有一種“鈍感力”特質,比如莽撞抓人、騎摩托摔成表情包,被觀眾稱為“眼神不詳但心地善良”,對你而言,演繹這種“鈍感力”要如何把握?
歐豪:大家說的鈍感力其實也是和導演討論過后想要呈現出的角色狀態,因為劉子明以前是摔跤運動員,所以前期的他可能還會帶著一些之前的(運動員)思維和習慣去干活,腦子比較一根筋,想什么就做什么,在后期之后也能讓大家感受到他的成長。
新京報:如何將動作設計與角色性格,比如劉子明的莽撞與執著結合?
歐豪:劉子明的動作設計,是基于要反映出他的性格。跟我以前飾演的軍警類角色比,劉子明打戲不多,但有需要時也不會退縮。
每一場戲都要演得符合邏輯
新京報:演繹劉子明,對你而言,最大的挑戰或者需要克服的困難是什么?
歐豪:困難就是得去揣摩他在不同的人面前分別是什么狀態。因為這部戲就像片名一樣,除了刑警這個身份,更多的是在“日子”二字上,他跟家里人,跟師傅,跟婷婷,跟隊友,跟徒弟,跟犯人,他有各種各樣的關系,在他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的人面前狀態都是不完全一樣的。每一場戲都要演得符合邏輯。
新京報:就性格而言,劉子明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嗎?有特別不像的地方嗎?
歐豪:相似的地方就是認定的事就會努力去做。
新京報:在《刑警的日子》中飾演的劉子明是正義感極強的刑警,你也曾經在劇集《黑白禁區》中飾演過亦正亦邪的臥底警察。對你而言,這兩種警察形象在表演上哪一種難度更大?如何平衡角色“正義”與“灰色地帶”的復雜性?
歐豪:這兩種警察形象的難度體現在不同維度,但內核又是相通的。演臥底的難是顯性的,我扮演角色,然后角色也要去扮演另一個人,并且這兩種身份是正反對立面。而劉子明的復雜性在于,他任何時候都是多面的集合體。作為刑警,他要正直果敢;作為徒弟,要有沖勁也要虛心學習;作為丈夫,要堅實可靠,作為兒子,對老父親又生氣又在意。這兩者看似不同,一個在極端環境里保持為人,一個在日常環境里多面呈現,都是在探索人性的掙扎與堅守。
“與何冰老師合作也讓我學到了很多”
新京報:劉子明與妻子方婷婷(張佳寧飾)的情感線細膩動人。如何演繹刑警家庭中“鐵血背后的柔情”?
歐豪:劉子明在面對案件時要有刑警的 “硬” ,但對家人對婷婷會有“軟”的一面。演繹劉子明更多的是需要賦予他和展現給大家刑警身上的煙火氣,面對在愛人面前也是個會慌神的普通人,那種愧疚和猶豫,會體現在動作細節、眼神或者身體語言上。
歐豪與張佳寧在劇集《刑警的日子》中飾演情侶。
新京報:這也是你和張佳寧繼劇集《黑白禁區》后的第二度合作,這次有什么特別的火花?
歐豪:比第一次合作多了更多信任度和安全感,也明顯更有默契了。
新京報:與何冰搭檔演師徒產生了“潑猴與菩提老祖”的化學反應,何冰的表演風格對你有何啟發?
歐豪:戲里師傅一個眼神、幾句話就能讓劉子明瞬間清醒,那種嚴厲里藏著疼愛的方式,其實是在督促劉子明加速成長。與何冰老師合作也讓我學到了很多。
《刑警的日子》中的師徒關系互動戲極為生動。
新京報:此前你和導演高群書也合作過電影《三叉戟》(歐豪在片中飾演犯罪嫌疑人耿小青)。在這次的合作過程中,高群書導演給了你哪些幫助和啟發?
歐豪:高導跟我說過,別演刑警,演人。他對角色的理解很深刻,給的意見也都很直接。而且他很注重演員的即興發揮,會鼓勵我們融入些自己對角色的理解。
青澀不完全是年齡,是一種狀態
新京報:你演過《左耳》《膽小鬼》這樣的青春戲,劉子明也仍然有青年刑警的青澀感。近年你專注主旋律或正劇硬漢角色,是否擔心被定型?“硬漢”的標簽是否會對你的戲路造成困擾?
歐豪:青澀不完全是年齡,是一種狀態。我一直以來都希望嘗試不同類型的角色與作品,不管是哪個類型的作品和角色對我而言都是寶貴體驗。硬漢角色確實讓大家記住了我,但也不會局限我,畢竟每一個角色都是全新的。我也希望自己會努力挖掘不同角色的魅力吧,用表演打破標簽,給觀眾帶來新鮮感。
新京報:從歌手轉型演員,在你看來,作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演員,有什么方式可以更好地磨煉演技?
歐豪:會用笨方法來磨煉吧。我拍戲的經驗都來自片場和前輩、導演,有機會的話就是多拍多學多總結。每次和優秀的演員、導演合作,也都是自己的一次難得成長機會。
新京報:你之前曾經被稱為“主旋律御用演員”,但近年也開始嘗試反派和灰色角色。這種跨度還挺大的“轉型”是有意為之嗎?
歐豪:我不想局限在一種類型的角色里,我會不斷挑戰和嘗試不同的角色類型。
新京報:目前有沒有自己沒有演過,很想嘗試的人物類型?
歐豪:我還挺想嘗試飾演律師或者很有個性的記者。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柳寶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