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高原地區旅行,該如何預防和應對高反?
文 | 阿 暉
5月18日,稻城亞丁景區工作人員證實,一名 35 歲女性游客5 月 16 日在景區內因高反休克昏迷,現場熱心游客和醫務人員對其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急救,但最終未恢復生命體征。
這不是近期第一起游客因高反身亡事件。5月10日,四川阿壩四姑娘山鎮,一名男性游客也曾因出現嚴重高反癥狀,送醫院搶救無效后離世。
短短一周內,兩起高反奪命悲劇事件,令人痛心,也為高原游安全敲響警鐘。同時,這兩起事件也引發熱議:高反究竟有多危險?去高原地區旅行,該如何預防和應對高反?
01
“稻城亞丁今天有人高反走了?”16日晚,網友飽飽(化名)在社交平臺發帖稱:“今天去牛奶海路上看到有人被抬擔架下來…… 聽說在休息站點搶救沒救過來。” 此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熱議。
在該帖的評論區,網友嘟嘟(化名)表示,她也看到了。“我們下山的時候經過補給點,在里面一個小房間搶救,聽工作人員說已經不行了。后來下山后,我朋友走在我們后面,看見擔架抬下來了,(人)已經沒了。”
一名女性游客在稻城亞丁疑似高反暈倒路邊。圖源:網絡視頻截圖
18日上午,四川甘孜稻城亞丁景區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證實,5月16日,確實有一名游客因為高反休克昏迷,現場熱心游客和醫務人員給她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急救,但最終未恢復生命體征。該負責人稱,目前景區已經跟該名游客所屬的旅行社,以及有關地方政府進行了溝通。“正按照法律法規進行對接、處理。”
“確實是因為高反離世,因為景區畢竟是高海拔的地區,這種高反的事件偶爾會發生。” 該負責人介紹,因高反離世的游客,是一個團建團隊的游客。“是一名女性游客,90年生人,今年35歲。”
這名女游客是否有基礎疾病呢?該負責人表示:“現在我們也不明確,相關部門正在做進一步的調查確認。” 該負責人提醒,高反不容忽視,因此景區在所有的環節,都會對游客做出溫馨提示,告知景區內海拔較高,需根據自身的條件,謹慎選擇線路。
據悉,稻城亞丁景區內有兩條線路可以選擇。甘孜文旅曾發文介紹,短線線路從景區門口乘坐景區觀光車到扎灌崩,這條線路平均海拔3800米左右,全程3km,步行時間約2-3小時。長線線路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全程約3.7km,步行時間約5-6小時。
四川甘孜稻城亞丁景區風光。圖源:稻城亞丁景區官方網站
02
就在一周前的5月10日,在四川阿壩四姑娘山鎮,一名男性游客也因出現嚴重高反癥狀,送醫院搶救無效后離世。相關話題也登上社交平臺熱搜。
網傳信息顯示,該名男性游客與三名朋友自駕出游,來到四姑娘山鎮后第一天就感覺身體不適,同行人員為此打了一輛順風車,準備把他送往成都接受治療。
據接單的順風車司機介紹,5月9日晚,接到該游客同行人員從四姑娘山鎮回成都的順風車訂單。次日早上8點21分,接到該名男性游客以及同行的一位女士,“我看到那位男士被攙扶著出來,同行女士說是高反。據我多年的高原經驗,這位男士可能出現了高原肺水腫,所以告訴那位女士這種情況不能往成都走,途經巴朗山海拔高,往上爬巴朗山只會讓他更嚴重,這種情況應該先立即就醫”。
在司機的催促下,兩人上車,5分鐘后,司機把他們送到了最近的四姑娘山衛生院。“由于這位男性體重比較大,衛生院招呼在場所有人把他抬上擔架推進搶救室,立即開始搶救。由于患者情況非常緊急,衛生院召集了所有醫生護士到場并叫來了救護車待命。”
順風車司機在社交平臺的發帖截圖。圖源:上游新聞
同行人員向司機介紹,該男性游客身體健康無基礎疾病。來到四姑娘山鎮已經是三天了,第一天時就已出現身體不適。“他們說他第一天洗了澡穿得有點少,可能有點感冒并伴有咳嗽。9號到衛生院吸過氧,以為有所緩解。患者因為不太舒服,所以并沒有前往景區游玩,一直在客棧休息。”司機說。
5月11日,四姑娘山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向媒體證實事發經過并介紹,5月10日上午8時許,確實有一位男性患者在衛生院接受了急救,“搶救的時候已經沒有意識和心跳脈搏了,搶救無效后去世。” 該醫護人員也證實了順風車司機所描述的情況,“前幾天他身體就出現了不適,到衛生院來吸氧,當時我們醫生就建議他降低海拔了。”
四姑娘山景區風光。圖源:攜程網
四姑娘山屬于高海拔地區,四姑娘山鎮海拔也有3200米。“對于高原反應,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都不一樣,每年會有很多來爬山的游客,大部分都還好,沒有發生危急的情況。但我們建議初次到高原地區的游客,不要洗頭洗澡、飲酒和劇烈運動。剛到高原地區,身體機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如果還沒有適應過來就做這些,會加重缺氧反應。” 接受采訪的該醫生提醒,出現缺氧等高原反應后,不可大意,應及時吸氧。若吸氧后癥狀沒有明顯緩解,而且身體還有基礎疾病的話,需盡快降低海拔。
03
據央視新聞報道,高原反應(簡稱高反)是指人體快速進入高海拔地區時,由于缺氧、低氣壓、寒冷等環境變化,身體出現的一系列不適癥狀。通常海拔越高癥狀越明顯,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通常情況下,高反主要發生在海拔超過2500米的地區,一般性高反(較輕)通常發生于進入高原地區后的數小時內。而那些較重的高原肺水腫病例,多出現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通常見于人們快速進入高原后的1-4天內,以次日夜間最多見。
高反主要發生在海拔超過2500米的地區。圖源:央視網
高反的常見癥狀有頭痛、頭暈、惡心、疲勞、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急性高原病本身并不會致命,它的危險之處在于可能會引起高原性肺水腫、高原性腦水腫,這兩種疾病更危險,嚴重的可能會危及生命。其癥狀包括連續干咳、出現帶有血絲的粉紅色泡沫樣痰液、長時間嚴重頭痛、意識混淆、失憶、出現幻覺、昏迷等。
高原美景,是無數人心中的“人間仙境”。那么,前往高原旅游,該如何避免出現高原反應呢?
高反的發生與個體對高原環境的適應能力密切相關。一般來說,平時耗氧量大的人(如健身愛好者、運動員)、心肺功能較弱的人(如哮喘、高血壓患者)、初次進入高原的人(身體未適應)以及感冒或處于疲勞狀態的人(免疫力下降)更容易發生高反。此外,患有心肺疾病、貧血等慢性疾病的人,發生高原反應的風險也較高。
國家衛健委官微 “健康中國” 曾發布文章稱,嚴重低氧血癥高風險人群、慢性疾病患者應謹慎前往高原地區。健康人防高反,需要緩慢 “爬升”,前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區時,可先到海拔2000米或2500米左右的中等海拔地區游玩一下,并至少留宿1天,再前往更高海拔的地區。乘火車或者駕駛汽車緩慢爬升,要比乘飛機直達目的地更合理。
由于人在睡眠時迷走神經興奮,臥位時回心血量增加,因此,夜晚睡覺時的缺氧癥狀可能會更明顯。因此專家建議,大家在高原地區旅行期間,晚上盡量在海拔相對較低的地區過夜。
專家還表示,到達高海拔地區后,進食時要保證攝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避免劇烈體力活動。可間斷吸入低流量氧氣,并保持平靜、放松的心情。
到達高海拔地區后,可間斷吸入低流量氧氣。圖源:央視網
如果在高海拔地區出現高反癥狀,應立即告訴同行者,不要繼續前往海拔更高的地區,有條件的應盡快吸氧。輕微的高反通常會在癥狀出現后的 24 至 48 小時內好轉。隨后,可根據高反癥狀和嚴重程度決定如何處理:
如以頭痛為主,患者可遵醫囑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癥狀。如以睡眠障礙為主,可考慮遵醫囑臨時服用安眠藥。若癥狀惡化或在兩天內沒有任何改善,應盡快前往海拔較低地區,一次至少下降300—500米。若病情緊急,建議盡快前往當地正規醫院就診。
再次提醒,在高海拔地區游玩時如果出現了身體不適,千萬不要硬撐,記得及時尋求幫助。
綜合央視網、上游新聞、封面新聞、海報新聞、“科學辟謠”微信公眾號等
軍事 | 印度增兵克什米爾,但火箭發射又失敗
我們為什么要一次次點贊姜昭鵬“救人缺考”?
從結腸到皮膚,拜登啥時候又確診前列腺癌了……
版權說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