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畔,郁郁蔥蘢。近日,文暉街道開展了“展風采,暖家園”非遺共承集市活動。河山共韻廣場上剪紙、草編、串珠等非遺項目齊聚一堂,讓居民近距離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在互動體驗中增進鄰里情誼。
時隔千年,艮山門碼頭依舊百舸爭流,正如華夏文明所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生生不息。本次活動中,老年大學攝影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在這個圖像泛濫的時代中,企退學員以其特有的美學品格和生命厚度,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返璞歸真的觀看方式。
串珠、折紙、手工編織等非遺學員作品更是零距離展示,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良性互動。“小熱昏”非遺傳承人杜傳富老師以幽默詼諧的杭州話講述的《老杭州故事》更是贏得了滿堂喝彩。
流水西苑的居民宋阿姨稱:在活動感受到了非遺“變廢為寶”的智慧,還能在家門口看到這么精彩的表演,非常期待能夠加入到街道開展的非遺課程中學習。
此次非遺集市活動不僅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在互動體驗中加深了對非遺技藝的理解與熱愛。通過大家的共同參與,我們見證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也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蓬勃生機,為轄區內企退人員增添更多溫暖與活力,豐富了企退人員精神文化生活。未來,文暉街道將努力滿足居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習需求,讓非遺走進生活,讓傳承成為習慣,共同守護這份珍貴的文化瑰寶。
來源:文暉街道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