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e學堂
ID丨ext100
偷這個字眼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貶義詞,只有壞人才會偷盜,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偷”可能也會讓人感動。
隨著當今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飲食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不僅吃得飽,更要吃得好。
所以很多人在閑暇時間選擇吃他們喜歡的東西,如自助餐,火鍋等。
王帆是一家自助餐廳的服務員,平時她看著那些吃飽的人離開時露出的滿臉笑容,王帆也很開心。
這天,王帆一如既往地站在門口迎接客人,一個女孩引起了她的注意。
01.
一般的餐桌上,都會杯盤狼藉,但是小女孩的餐桌并沒有很多浪費的食物,而且小女孩的衣兜非常鼓,上衣和褲子的衣兜都是鼓鼓的,王帆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孩子要把食物偷拿出去!
王帆問過之后才知道女孩7歲,當王帆跟女孩說,想看看她衣服兜里裝的是啥的時候,這個女孩很不情愿。
王帆不得不自己去摸摸小女孩的口袋,翻出來的東西讓王帆一愣,只見小女孩的四個衣兜里裝的全是各種面包和甜點,奇怪的是還都被咬過一口。
王帆這邊的情況很快吸引了一群圍觀群眾。
王帆看著女孩,希望她能給她一個解釋。但這個時候女孩突然說了一句話,讓其他人都哭了。
小女孩說,我想把這些只吃了一口的東西給媽媽,如果我不帶走,這些被我吃過的東西最終也都會被扔掉。
原來,小女孩的媽媽癱瘓在床上,動彈不得,為了讓媽媽嘗嘗這些東西,才想出這樣一個辦法。
知道真相后的王帆還是有點猶豫了,雖然她自己也被小女孩的舉動感動了,但是店里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凡是店里的東西顧客一律不準外帶。
不管是什么情況,什么人都得遵守,如果顧客犯了,那就是店員的責任,想到這里王帆有點糾結了。
但最終,王帆還是選擇讓小女孩帶走了食物,因為她在小女孩的眼神里看到的是一顆孝順的心。
02.
雖然女孩的行為有失,但她的本心卻是好的。那么作為一個家長,我們怎樣才能教育出一個孝順的孩子呢?
1、以身作則
這很重要。
父母應該孝順長輩,孩子可以模仿大人眼中的行為,這也是孝順的一種傳承。
周末、元旦回家看望老人、陪老人吃飯、做家務、平時打電話問候老人等,讓孩子感受到大家庭敬老愛老的和諧氛圍。
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孩子們會更加懂事、體貼老人。
2、善于批評
孩子需要鼓勵、表揚和欣賞,也需要批評和糾正。
如果孩子有不足的地方,家長應該立馬指出來,讓孩子體會到,父母既像朋友也像老師。
古人說“棍棒出孝子”,當然,我們不能無緣無故地整天打孩子。
這將給我們的孩子帶來永恒的心理傷害,父母和孩子也會有隔閡,不再親密。
當一個孩子反復做錯事,不聽使喚時,大人可以打他的手或屁股。
讓孩子遭受一些皮膚疼痛,認識自己的錯誤,建立正確的行為準則。
3、學會感恩
告訴你的孩子,沒有人能隨隨便便地通過他所付出的努力而成功。
大人應該教會孩子在做飯、洗衣服和做家務時說“謝謝”,學會對父母和其他陌生人說“謝謝”。
每次我買東西,大寶總是在付完錢后習慣性地說“謝謝”,學會感恩不必給孩子們的心理帶來負擔。
讓孩子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養(yǎng)成會感恩的習慣,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社會,爭取做一個能回饋社會的有用之人。
4、經常做家務
孩子們學習緊張,時間不夠,父母往往不愿意讓孩子做家務。
孩子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不知道家務活的辛苦,可以讓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如盛飯、端盤子、掃地等,重要的是要有做家務的意識。
孩子們可能會因此而感到疲倦和酸痛,但只有他們經歷了這些,才會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
當家長累了,可以讓孩子幫著捶腰、捏肩膀,讓他們學會照顧父母,而不是讓父母盲目奉獻。
每個孩子都是天真善良的,是否孝順主要還看父母的教育。
育兒不慌張,阿呆爸來幫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