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越 L 推出至高綜合補貼 53000元的政策,這一力度空前的優惠,瞬間點燃市場熱情。這場補貼背后,看似是價格上的讓利,毫不夸張的說,是吉利從 “價格戰” 到 “價值戰” 的戰略升級。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分析一下,這款持續霸榜銷量榜首,并在剛剛過去的4月獲得全品牌、全能源、全級別SUV銷量冠軍的星越L。
以東方曜?今朝版為例,指導價 16.37 萬元疊加補貼后,實際落地價下探至15萬以內。這個價格區間恰好覆蓋主流家庭購車預算的黃金區間。價格感人的同時,星越L的配置卻形成了降維打擊:L2 級智駕、12.3 英寸三聯屏、540° 透明底盤等配置,無論是對比途觀L還是榮放這些主流車型,星越 L 在動力、配置、空間上幾乎都做到了全面領先,但價格卻低了好幾萬。
往深了去看,補貼政策的本質,其實是吉利將技術研發成本轉化為用戶價值。CMA 架構的研發投入超 120 億元,Drive-E 發動機的專利授權費用累計達 30 億元,但這些成本通過規模化生產被攤薄。這種技術普惠的策略,讓消費者以合資車低配的價格,享受豪華車的技術配置。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星越 L 的補貼策略推動了行業價值標準的重構。過去,合資品牌通過減配保價維持利潤,而星越 L 用增配降價倒逼行業回歸產品本質。星越L的成功,絕對不僅僅是單一車型的勝利,而是國產油車不會在新能源面前衰落、以及領先于合資車的真實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