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潘昱辰 編輯/高莘】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2025年4月,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平均折扣率達到創紀錄的16.8%,比3月又提高了0.5個百分點,更比2024年全年的平均折扣率翻了一番。
對此摩根大通認為,在價格戰下,中國車企今年的財務狀況更加堪憂,尤其是在絕大多數新能源車企尚未盈利的背景下。
中國汽車工業生產線 南華早報
“價格反映供需平衡。”摩根大通亞太區汽車研究主管賴以哲表示,今年中國市場的價格戰更加激烈,但電動車市場的需求并沒有激增。由于價格戰日趨殘酷,在未來兩年內,規模較小的車企要么被迫退出市場,要么被規模較大的競爭對手收購。
不過摩根大通也認為,由于在海外市場享有更多利潤,中國汽車近年來強勁的出口表現,將有助于支撐中國車企的盈利能力。今年前4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已占中國汽車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
降價車型數量少于去年同期
對于摩根大通的觀點,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觀察者網表示,其數據統計方式存在問題,不夠準確。
根據乘聯分會于5月上旬披露的數據,今年1—4月,新能源車新車降價車型的降價力度算術平均為2.7萬元,降幅為13.3%;燃油車新車降價力度算術平均為1.8萬元,降幅為9.5%;總體乘用車市場新車降價力度算術平均為2.5萬元,降幅為12.3%。
單就今年4月而言,新能源車新車降價力度算術平均為3.6萬元,降幅為18%;燃油車降價力度算術平均為1.6萬元,降幅為6.8%;總體乘用車市場降價力度算術平均為3.2萬元,降幅為15.2%。
而就降價車型數量來看,今年1月僅有7款車型降價;2、3月則分別有21款和23款降價,均少于去年同期;而4月份僅有14款車型降價,較去年4月的41款和2023年同期的19款大幅下降,體現了降價潮明顯降溫的特征。
歷年車市降價車型數量月度分布 崔東樹
具體而言,今年1—4月燃油車降價16款,較同期減少13款;油電混動車型降價3款,較同期減少3款;插混車降價13款,較同期減少11款;增程式車型降價5款,較同期減少5款;純電動車型降價28款,較同期減少24款。
崔東樹表示,隨著國家報廢更新的促銷補貼的力度加強,市場回暖,對車市的拉動效果很明顯,價格戰的壓力將相對減緩,使春季車市進入持續走強的良好狀態。
持續整治“內卷式”競爭
另一方面,近一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對綜合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發出指示。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2024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明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今年2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部分企業公平競爭座談會,與包括北汽集團、奔馳集團等車企在內的7家企業的有關負責人圍繞整治“內卷式”競爭進行深入交流,聽取意見建議。
而在剛剛于5月20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一些企業陷入“內卷式”競爭,大打價格戰、制假售假、以次充好,嚴重扭曲了市場機制,擾亂了公平競爭秩序,必須加以整治。
李超表示,我國將通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力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等,整治 “內卷式”競爭。具體舉措包括:堅持創新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強地方約束,加力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優化產業布局,遏制落后產能無序擴張;強化市場監管,凈化市場競爭生態。其中,發改委將重拳整治劣質低價等市場亂象,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和價格違法行為。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