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服裝界,開啟一場新的庫存暗戰,如何用100件訂單撬動一場“按需時尚”變革?
作者 |詹方歌
邢昀
“端木,他帶我去了美特斯邦威……”。2009年,內地版“流星雨”熱播,實際上也是以美邦為代表的國民服飾品牌的高光時刻,那時候在大街小巷開出專賣店的美邦、班尼路、森馬、以純是時尚的代表,李寧等運動品牌也實現了大規模擴張。
然而到2012年,輝煌戛然而止。那一年,中國服裝行業的關鍵詞是“高庫存危機”。
也正是這樣的危機,開始倒逼產業升級。
長久以來,服裝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命題就是和庫存做斗爭。如何將需求端的反饋盡可能快地傳遞到生產端,曾經是困擾品牌和供應商的問題。隨后,快時尚們開啟了庫存周轉率極高的運營模式,再到如今由SHEIN發揚光大的“小單快反”按需模式和柔性供應鏈,把服裝行業的生產范式更新到“按需時尚”,解決庫存問題也迎來了新的方法論。
近日,權威數據分析平臺ECDB最新數據顯示,SHEIN在在線時尚領域已經超越巨頭沃爾瑪和耐克等,成為全球時尚新領軍電商。
產業格局重塑與升級從來都伴隨著陣痛,裂變式的更新往往在痛定思痛之后,這是商業世界的殘酷注腳。新圖景也是在這樣的環境里不斷展開。SHEIN身后,一整條由創新技術構成的數字化產業鏈正在重塑行業標準,引領產業可持續發展。
1、時尚產業的范式遷移:從1.0到3.0時代
千禧年之后,隨著國民收入的提升,消費進入品牌化時代,這對服裝行業的生產銷售范式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了分散風險,行業引入了訂貨會制度,即銷售商來訂貨,訂什么就生產什么。
但為了保證充足時間交貨,訂貨通常需要提前一個季度甚至半年,單量高至成千上萬件。當時服裝行業的供應鏈模式可以總結為“囤一波貨、賺一波錢、積一批庫存”。
這導致品牌商對終端消費市場的感知和反應是相對慢的,最終渠道庫存蔓延成品牌庫存。
時尚產業的1.0時代迎來迭代。
彼時市場中的“鯰魚”是ZARA、H&M這類快時尚品牌。區別于1.0時代,ZARA一季可以周轉3次,還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物流體系。隨著產業鏈周轉效率的提升,以ZARA為首的快時尚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產業也邁入了2.0時代。
不過,快時尚的高效率,是以將差異化降到最低為基礎的,我們看到優衣庫、ZARA雖然款式很多,但在如何更加個性化滿足消費者豐富的需求上是稀缺的,更多只是基礎設計上做顏色、材質等的簡單差異。
新鯰魚再次出現。
第三方分析平臺Semrush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1月,SHEIN(shein.com)已經成為全球訪問量最大的服裝和時尚類購物網站。
超越背后是從消費端到生產端的雙向迅速反饋:利用數字化優勢,敏捷地洞察消費潮流變動,每個品類首單都是從非常小的訂單開始,一般以100-200件起訂,先測試爆品,再根據消費者的喜好程度確定是否加大訂單量,不斷動態調整生產。業內將這樣的模式稱之為“按需時尚”。
變革遠比字面上來得劇烈,雖然ZARA等快時尚企業已經將供需關系盡量優化,但終究還是“預測生產”。而SHEIN采取的模式則是更具確定性的“按需生產”。
現在,“按需時尚”正在引領時尚行業的3.0時代。
基于按需供應,SHEIN能將品牌的庫存率降低至低個位數,而行業其他品牌未銷售庫存平均水平在30%。
2、技術驅動供應鏈革新,加碼建設國內供應鏈大本營
消費端的認可和生產端的響應從來都相輔相成,這是2012年服裝行業危機時就已經被業內人士悟出的道理,只是當時問題擺在面前,卻沒有足夠強大的系統能夠解決問題。
SHEIN用系統和創新技術,將“消費”和“生產”牢牢系緊,帶領服裝行業邁入“按需時尚”3.0時代,并且形成“數字化、柔性化、可持續”的三位一體方法論。
其中數字化是穿透產業鏈的神經中樞,柔性化是以“小單快反”代表的肌肉敏捷反應,最終驅動了生態可持續進化。
服裝行業古老又傳統,一方面時尚需求快速變化,另一方面涉及的原材料、生產環節眾多,按需時尚背后是快速響應需求,這意味著極致高效的產業鏈配合。
對此,SHEIN實現了從設計到交付的全鏈路數字化革命,并給數量眾多的供應商提供了供應鏈管理系統統一使用,讓產業鏈上下游高度信息化、數字化,信息流轉、協同更加高效精準。
“以前都是用Excel表格填數據,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經常會出錯。”SHEIN的供應商周以寧回憶。實際上,在與SHEIN合作之前,很多工廠都沒有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能力,2018年以前,周以寧經常為流程落后煩惱。因為花型相似、缺乏分類標簽等,他的數碼印花工廠每個月都會出現七八次送錯貨的情況。
成為SHEIN的供應商后,周以寧不光解決了最基礎的訂單處理問題,2023年在SHEIN的資金補貼和指導下,周以寧在佛山開設了全新的數碼印花工廠,用上了自動驗布機和AGV智能搬運機器人。
以前布料瑕疵臟污的檢驗全靠人工,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一天能夠檢驗1000多米,而自動驗布機配有24個攝像頭和AI智能識別技術,一臺機器一天至少能夠檢驗6000米,并且能夠自動拍攝瑕疵等問題點,流程中的溝通成本也大大降低。
而搬運機器人相當于二三十個搬運工的工作量,將年輕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有機會接觸更具技術含量的新工作。這也是產業升級中最有意義的表達。類似周以寧這樣大變樣的工廠還有很多,“SHEIN的供應鏈大部分在國內,上下游所有的合作方都進行數字化升級,才能實現真正的數字化,大家都改變了,行業的升級就實現了”,周以寧補充道。
2023年,SHEIN建立首個服裝制造創新研究中心,從業務和供應商反饋的痛點難點出發,圍繞自動化設備研究、數字化系統開發、管理流程標準化和技能人才培養,輸出標準化解決方案。同時在國內投資加碼超百億建設廣州、肇慶、佛山、江門城市組成的智慧供應鏈大本營。
正是在這樣極具效率的運轉中,SHEIN的產業鏈管理可以實現柔性化。
前端通過實時掌握時尚趨勢以及消費者反饋,進行精準預測。進入生產環節后,每個款式生產與質量管理環節的各種要求,會通過線上的數字化工具實時同步到各供應商端,及時生產排單和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
在SHEIN柔性供應鏈管理下,大規模敏捷定制及數字化系統,有效組織起了一大批中小服裝生產商,生態鏈上的企業單量穩定,回款及時,也可以更有效管理庫存,降低風險。
曾在廣州十三行檔口做服裝生意的楊望平,2022年成為SHEIN的供應商,在SHEIN的制造改造和跟單指導下,第二年月出貨量一度便超過了50萬件,楊望平實現了其邁入服裝行業三十年以來利潤最多的時刻。
庫存管理的意義其實不僅僅是成本減少、降低終端售價那么簡單。超高庫存本身就意味著資源的浪費:一匹匹布料從生產到變成成衣的能耗,每一步都是碳足跡。尤其是在人們瘋狂表達個性的年代,按需時尚語境下,柔性供應鏈背后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更為深遠。
SHEIN所進行的技術創新在“降本增效”之外,也讓時尚從“消耗地球”轉向綠色經濟。以此為基礎,SHEIN為行業提供了更多綠色解法。
以節水為例,SHEIN目前正在工廠中不斷推廣數碼冷轉印工藝。這種技術與傳統牛仔布制造方法相比,消耗的水和能源更少。
而數碼冷轉印工藝和SHEIN“小單快反”按需生產的柔性供應鏈模式深度嵌合后,可以幫助供應商生產出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同時有助于從源頭上減少生產過剩、資源浪費和能源消耗。數據顯示,SHEIN推出數碼冷轉印工藝以來已節水近2萬噸。
不僅如此,SHEIN還不斷擴大數碼熱轉印這項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聯合行業頭部高校東華大學研發推出新一代聚酯中聚體循環利用解決方案。
消費者對于SHEIN的認知或許只是一個時裝品牌,或是物美價廉的購物平臺,但作為新一代全球化時尚巨頭,SHEIN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不可或缺的驅動力。
3、從效率革命到生態重構:中國智造密碼被全世界看到
在SHEIN的帶動下,越來越多“SHEIN鏈”上下游的合作企業也開始持續關注可持續發展,著眼于新能源的推廣使用,為產業發展增添“綠色含量”。
至此,這場從生產端庫存管理引發的效率革命,開始蔓延到整個行業生態。一件衣服從工廠出發,直至到達消費者手中,雖然時間短但環節并不少,物流、倉儲甚至一只裝衣服的塑料袋,SHEIN都在嘗試讓每一步的碳足跡都更加輕盈。
如此,服裝行業多年來未能被優化的“綠色”命題,也開始有新解法。
“本產品采用其他品牌剩余的布料制成,避免其成為廢品。”SHEIN的在線購物頁面上,對不少產品有這樣的標注。在SHEIN的設計再利用下,不少原本會被浪費掉的滯銷庫存面料成為消費者多元、個性化的新選擇。2024年全年,SHEIN在讓超2.8萬米的行業庫存面料獲得了“新生”。
從一塊無人問津的庫存布料開始,一場有關可持續的漫漫旅途已經啟程。
成衣的生產過程中,SHEIN在國內以廣東為核心持續投入超過百億元擴建綠色、智慧、自動化的供應鏈基建。比如,投資百億級的、預計引進產業人才高峰期約10萬人的廣州希音灣區供應鏈項目園區還將通過屋面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生產和運營提供清潔能源,預計年均節省標準煤約8121噸,減排二氧化碳約22000噸。
衣物包裝環節,SHEIN在嘗試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在快遞和成衣袋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材料替換原生塑料。同時將運輸環節部分紙箱包裝替換為更輕便的麻袋,并逐步推廣再生麻袋。
運輸中,SHEIN將用于倉間轉運的傳統柴油卡車替換為新能源電車,并承諾將與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氫能重卡、自動駕駛等前沿技術。空運環節,SHEIN開發新型裝載框架,提升運輸效率,減少飛行次數,還在優化空運航線,嘗試減少飛行里程。在歐洲等當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時,也使用電動車、兩輪車等綠色方式取代此前使用的燃油車。
產業鏈最末端的消費者一端。SHEIN推出了二手商品交易平臺SHEIN Exchange,用于買賣SHEIN的二手商品。這個過程中,“按需時尚”也被賦予了更深一層的含義。
如此,SHEIN對供應鏈的綠色改造已經細化到每個環節。一件衣服被生產、運輸,再不斷在買家之間流轉,其生命歷程不斷延長。這個過程中,由SHEIN引領的全新綠色生態也逐漸彰顯出更深刻的價值。
“按需時尚”的浪潮,從效率革命開始,卻遠遠未止于“降本增效”,而是以技術驅動深度創新,重構了服裝產業全生態,也讓中國制造的全新面貌被世界看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