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石普寧 每經編輯:余洋
東西兩座城,時間相隔不過一天,IP卻講出了相似的故事。
5月18日,成都的哪吒借裸眼3D技術“闖入”核心商圈的巨幕,與城市地標同框;5月19日,上海的迪士尼樂園為其龐大的IP宇宙再添一子——蜘蛛俠主題園區宣布動工。
一東一西,一個數字化的“首秀”,一個實體化的“動工”,僅僅是巧合,還是城市發展的“劇本”中,文化IP開始扮演了更吃重的角色?或許不如這樣問:在舊的城市吸引力模型提速換擋之際,什么才是新的抓手?
IP,這個曾經更多在文化娛樂領域打轉的詞匯,似乎正悄然成為增加城市吸引力的新課題。它們不再僅僅是內容產品,而更像是一種催化劑,一種能夠與城市空間、產業生態、乃至市民情感產生復雜化學反應的介質。
在這場城市引力的重塑中,IP如何從點綴走向支撐,甚至成為驅動?“強IP時代”對于一座城市真正的價值又在哪里?或許,答案就藏在這兩場看似獨立的事件背后,關于IP如何從“存在”走向“引力”的過程中。
IP“筑城”進行時
成都的夜晚,再次因哪吒的出現有了些許不同。5月18日晚上,當那個自帶BGM的少年英雄,從春熙路商圈的巨型屏幕中“破框”而出,圍觀人群的手機屏幕,幾乎與哪吒一同點亮了夜空。
“我是哪吒的忠實粉絲,畫面屬實震撼。成都的裸眼3D做得特別好,科技感拉滿!”市民娜娜的觀感,在表達出在場者的心聲的同時,也折射出這一IP與現代科技結合所產生的化學反應。
圖片來源:成都日報
在這背后,是技術包裹著IP的內核,與熟悉的地標建筑再次發生了一次“限時空降”的互動。
應該注意的是,哪吒的這場“全球首秀”,其價值不在于創造了多少直接的經濟收益,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種新的城市表達方式。它用一種輕盈、炫目且自帶流量的方式,提醒人們IP的生命力,以及這座城市運用IP對城市空間的“文化喚醒”,也就是在極短的時間內,憑借IP的既有認知度和科技的新鮮感,為城市敘事注入可供快速傳播的素材。
目光轉向上海,迪士尼樂園蜘蛛俠主題園區的“破土動工”,則展現了IP“筑城”的另一面。
據報道,這已是上海迪士尼2016年開園后的第三個核心擴建。從最初“漫威英雄總部”的點狀植入,到如今一個完整的蜘蛛俠主題園區拔地而起,迪士尼的IP運營邏輯清晰可見:用持續的內容投入和場景迭代,維持其吸引力。
圖片來源:上海迪士尼
驚險過山車也好,AR試穿戰衣也好,這些都是會“玩”的IP運營的常規操作,其核心在于通過將IP世界觀“實體化”,讓游客從“觀看故事”變為“進入故事”,并持續提供“非來不可”的理由。
再將視線放大來看,成都與上海,一個選擇了IP的“數字化呈現”,追求與城市空間的“瞬時共振”;一個則延續了IP的“實體化深耕”,意在構筑體驗閉環的“引力內核”。兩者指向的,都是城市如何借助IP的力量,強化自身辨識度與吸引力。
哪吒的案例,像是城市通過對新晉“爆款”IP的敏捷實驗,快速測試IP與城市元素的化學反應,并依賴于城市既有的文化肌理和科技應用的成熟度迅速鋪開。迪士尼的模式,則是一套成熟的工業化體系,展現出大規模的資本投入和精細化運營之下,將IP的商業價值挖掘到極致的實踐。而這兩種路徑,共同描繪出當前“IP筑城”圖景的多元與動態。
城市“引力”的重塑
試看上下內外的城市,似乎都將IP打造提上了議程。這也多少揭示出,我們正航行在“強IP時代”的汪洋之中。
在當下,“強IP時代”這個詞聽起來已不陌生。若剝開層層包裝,其本質或許是:在信息過載、選擇泛濫的當下,IP憑借其凝聚的情感、獨特的世界觀和鮮明的人設,成為了一種高效的注意力“過濾器”和情感“連接器”。
城市,自然也察覺到了其中的機遇。如何將涌向IP的“流量”,有效地轉化為城市自身的“留量”和“增量“?或許關鍵就在于“場景”的構建與運營。
成都的哪吒巨幕,便是在城市核心的商業地帶,疊加了一個融合了潮流文化與時興科技結合的“數字奇觀”。這個場景或許是臨時的,但它創造的“話題性”和“打卡欲”,卻能實實在在轉化為城市的短期曝光度和潛在的文旅吸引力。
圖片來源:成都日報
像是前文提及的娜娜,除了被3D秀吸引,本身就是哪吒周邊的消費者——這是IP注意力向經濟行為轉化的最為直觀的體現之一。而這種以數字技術為媒介、以城市公共空間為載體的IP場景營造,也為當下城市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引流”新思路。
至于上海迪士尼樂園,則是“IP實體化場景”的集大成者。蜘蛛俠新園區的加入,使其IP場景矩陣更為豐滿,與“瘋狂動物城”、“玩具總動員”等區域形成聯動,共同構筑了一個龐大且多元的“沉浸式敘事空間”。
在這場由IP驅動的城市價值重塑中,“文化地標”的意義也隨之迭代。
例如,成都的天府雙塔,原本只是城市天際線的構成部分,但在哪吒等IP的“映襯”下,它們被賦予了新的文化敘事功能,成為可以被二次傳播的“事件背景板”,其作為“地標”的符號意義也因此得到了強化和延展。同樣,上海迪士尼樂園不僅是地理上的一個點,更是全球IP版圖上一個耀眼的“文化地標”。
在此過程中,這些因IP而生或被IP“點亮”的文化地標,也不再僅僅是靜態的建筑或空間,更成為城市吸引力的“磁場”。圍繞它們,人流、信息流、消費流得以匯聚和放大,最終塑造著城市的獨特氣質與長遠競爭力,并成為 “IP筑城”時代,城市通過場景創新,錨固自身價值的典型場景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