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華北多地氣溫驟降,小麥拔節期遇上倒春寒苗頭。老鄉們都知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可今年春天老天爺有點擰。
夜里最低溫跌到5℃以下,剛抽穗的麥苗葉尖開始泛白,看著讓人心焦。東北平原那邊玉米剛出苗,地頭得準備熏煙堆防晚霜,老一輩傳下來的土法子挺管用。
但咱不能光靠老經驗,農技站小王上周來村里講,葉面噴磷酸二氫鉀能壯苗抗凍。
南方的早稻育秧田更得留神,連續陰雨天排水渠得挖深,不然爛根比低溫還難治。我親眼見過前年隔壁村沒及時防倒春寒,小麥減產兩成,那損失可扛不住?,F在關鍵是分地塊看苗情,弱苗得趕緊補氮肥,旺長的得控旺防倒伏,可別一刀切。
有人覺得等天晴升溫再動手,錯了!
低溫前三天追肥最有效,耽誤一天效果差一半。
村里李大爺前天就把草木灰拉到地頭了,說撒在根部能提地溫,這辦法搭配地膜覆蓋更保險。咱種地靠天吃飯,但不是干等著,該出手時就得搶農時,老話“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沒錯。西北高原的土豆剛出苗,地膜邊緣得用土壓牢,大風一掀膜,苗子準受凍。
還有大棚種蔬菜的,夜里得加蓋草苫,溫度計掛在中間位置,別只看門口那點溫度。農業局發的預警短信說,未來一周還有兩股弱冷空氣,咱得把防寒物資備齊嘍。
可能有人犯難:手頭農活太多,顧不過來咋辦?
建議幾家合伙干,換工互助效率高。我個人認為,現在手機上都有天氣預報APP,但最好還是結合地頭的實際情況,別全信也別不信。就像去年老張看APP說沒霜凍,沒給桃樹噴防凍劑,結果一場晚霜下來,坐果率少了三成。
每個地塊的小氣候不一樣,低洼地比坡地更容易上凍,得多去地里轉兩圈心里才有數。
眼下最要緊的是分三步:先查苗情看凍傷,再備肥料和地膜,最后盯著天氣預報搶時間窗口。鎮上農資店這兩天人滿為患,尿素和防凍劑賣得快,去晚了怕缺貨,得抓緊去囤點。要是實在拿不準技術,撥打12316農技服務熱線,24小時都有人給咱支招,比自己瞎琢磨強。
記住,倒春寒年年有,關鍵是咱準備得早不早,管護得細不細,多上心就能少受災。明早天一亮,趕緊去麥田里扒開葉子看看,要是葉背有褐色斑點,就得趕緊噴藥加追肥。
這茬小麥能不能豐收,就看拔節期這關鍵半個月,咱農民不怕累,就怕錯過最佳時機。
最后再提醒:不管多忙,每天傍晚都得看看天邊的云,老輩人說“西北黑云生,半夜聽雷聲”,防患于未然總沒錯。
現在該做的就三件事:明早查苗情、上午備物資、下午聽農技廣播,千萬別拖延!關注網易號“三農氣象通”,每天獲取最新天氣農事提醒,種地跟著節氣走,收成心里有譜兒。種地人就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把天氣變化摸透,把農時節奏踩準,糧食才能穩穩裝進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