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天氣預報翻來覆去響。黃淮地區的麥稈剛泛起金黃。手機里的暴雨橙色預警卻閃個不停。
老張蹲在田埂上捏著麥穗直嘆氣。
麥粒灌漿期最怕連陰雨。
往年這時候他早張羅著聯系收割機了。
可今年的天就像漏了底的水缸。村頭的大喇叭開始廣播防災要點。“玉米地趕緊挖排水溝!
”“大棚薄膜再壓兩道鐵絲!”但咱農民最揪心的還是地里的麥子?!邦^茬蒜苔搶收完沒有?
”隔壁李嬸的話戳中了大家的心事。
農時可不等人啊。老一輩傳下來的土辦法這時候派上用場了。記得父親說過,遇到連陰天。
可以在麥田里隔幾步扎個草把子。
說是能讓潮氣散得快些?,F在想想,這法子雖土卻有道理。
不過咱也得聽聽農業站的科學建議。
農技員小王昨天挨家挨戶發資料。“葉面肥要抓緊噴,磷鉀肥能壯稈!”“倒伏的玉米稈別硬扶,培土固定更管用!
”東北的老張們得防著夜間霜凍。地膜覆蓋得檢查有沒有破洞。
南方的稻田這時候最怕暴雨沖苗。田埂的缺口得趕在下雨前補好??捎行┬聠栴}讓大伙犯難了。
無人機噴藥遇上下雨該咋調整?
新買的大棚卷簾機能不能扛住大風?
這些事光靠老經驗可不夠。我個人覺得,該把村里的種田能手組織起來。大家湊在一起聊聊各自的應對法子。
再請農技專家來辦個夜校。都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去年鄰村老李家的葡萄園遭了雹災。
多虧他提前給果樹套了防護網。雖說花了些本錢,損失卻少了大半。
這說明土辦法結合新技術才是硬道理?,F在各地的氣象APP都挺好用。可咱農民更習慣看天看云。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還是記得牢。但手機里的實時預警也不能忽視。鄉政府的應急物資儲備點該去看看了。
塑料布、沙袋、抽水機都得備足。萬一遇上大暴雨,這些東西能解燃眉之急。
還有件事得提醒大伙。買種子農藥一定要留好票據。
要是遭遇天災,保險理賠能少些麻煩。眼下最要緊的是分秒必爭。
黃淮的麥農得趁著雨歇搶收晾曬。
華北的玉米地趕緊做好排澇準備。南方的菜農別忘了加固大棚支架。老人常說,種地就是和老天爺打交道。
咱既要信老經驗,也要學新辦法。天氣多變,但咱的法子也要跟著變。
最后再啰嗦一句。要是拿不準怎么應對,趕緊給村農技員打電話。
他們比咱更清楚最新的防災技術。別等災害來了才著急,現在動手還來得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