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玉米拔節水稻孕穗的節骨眼,老天爺卻耍起了脾氣。北方的天像漏了窟窿,東北剛飄完小冰雹,京津冀又遭雷暴突襲。
黃豆苗才露頭就被雨點砸得歪歪扭扭,老農蹲在地頭直嘆氣。南方更像開了水龍頭,湖南江西的稻田都快連成河了。早稻正灌漿呢,泡在水里可咋受得了?
村支書大喇叭喊個不停。陜豫兩地卻像進了蒸籠,40度高溫烤得玉米葉子打卷兒。老漢拎著水壺澆菜園,水剛潑下去就冒熱氣,急得直跺腳。
老一輩傳下的土辦法該派上用場了,東北老鄉搬出草木灰撒苗根。都說“灰是萬能寶,防蟲又防澇”,這招對付低溫挺有效。
南方阿婆在田埂挖排水溝,她說“溝渠通,五谷豐”,經驗可不能丟。
但光靠老辦法還不夠,咱得跟上科學新法子。農業站技術員開著車下鄉,教大家給大棚蓋防曬網。
“高溫天遮陽網一搭,作物能少遭一半罪。
”這話聽得農民直點頭。
有人發愁了:暴雨說來就來,剛播的種子會不會被沖走?別急,農技員說了,播完種蓋層秸稈,既能擋雨又保墑。
還有那高溫烤著的玉米地,傍晚澆遍井水能降溫。可有些新問題讓大伙犯難,現在的天氣越來越摸不準了。前幾年倒春寒吃了虧,今年剛防完霜凍又遇大暴雨。
年輕的種田戶掏出手機看天氣預報,卻看不懂那些圖標。我個人覺得,咱農民既要信老經驗,也要看新預報,兩頭結合才穩當。
村里張叔就做得好,早上看云識天氣,晚上刷農業氣象APP。他那幾畝葡萄園,靠這兩手準備,年年收成比別人好。
可別忘了,不同地區有不同招,東北防霜得提前熏煙。
南方防臺風要加固大棚,竹竿綁三道才經得起風吹。
陜豫抗旱得提前挖水渠,別等地裂了才想起找水源。現在最要緊的是行動起來,別等災害來了才著急。
明早趕緊檢查大棚薄膜,該補的補該加固的加固。種子化肥提前挪到高處防潮,低洼地塊趕緊開溝排水。高溫地區的玉米地,這兩天抓緊追遍磷鉀肥,增強抗曬能力。
可能有人想問,萬一遭了災咋辦?心里還是沒底。別慌,村里都有應急物資儲備點,鎮上農技站電話24小時通。
實在拿不準的,拍個照片發網上,專家在線給支招。天氣無常人有常,提前準備心不慌!具體啥時候雨勢減弱?
咱明天接著聊,記得點個關注不迷路。最后再嘮叨一句:農時不等人,跟著天氣走,日子才有奔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