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氣又出“幺蛾子”!雷暴高溫齊上陣,種地人繃緊弦。成都這兩天像“蒸籠”,34℃高溫烤得人發蔫,偏偏22日還要“下猛料”。
雷陣雨帶著5級大風來“搗亂”,大棚薄膜、果樹枝架可得提前加固。廣元那邊更揪心,重旱掛了快半個月,冬小麥灌漿期遇干熱風。麥穗耷拉著沒精神,老把式都說“這茬麥子得搶收”,不然麥粒要“縮水”。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可眼下川北高溫少雨,川南卻陰雨連綿。甘孜州的高山麥地,這幾天還飄著雪,青稞拔節期最怕倒春寒。攀西地區雨水泡著地頭,玉米苗剛露頭就怕澇,得趕緊挖溝排水。
老農用草木灰撒在菜畦邊,說能驅潮氣防爛根,這土辦法挺接地氣。但氣象站小王說,配合塑料膜半覆蓋,保墑又防雨水積澇更有效。
達州、南充38℃高溫天,正在曬場收油菜的鄉親要注意。中午別貪曬,趁早晚涼快搶收,秸稈垛別堆太密,防自燃。川藏鐵路沿線的菜地,這陣子多留意山洪預警,砂石多的地塊。
最好用竹竿搭個簡易支架,護住幼苗別被泥水沖歪了根。
有個蒼溪的老張,去年靠土法挖水窖存雨水,今年派上大用場。不過水利站建議,結合滴灌設備省水又精準,老辦法加新工具才對路。
“芒種栽秧日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眼下水稻移栽遇天氣分化。盆地東邊等雨來潤田,西邊卻要防暴雨沖毀秧苗,真是兩頭難。我個人覺得,種地就得眼觀六路,手機里的天氣預報比老黃歷更實時。
但老一輩看云識天氣的經驗也別丟,兩者結合心里更有譜。現在最緊要的是,廣元的旱區趕緊聯系人工增雨隊,地里該澆的別等。成都周邊的大棚戶,把壓膜繩再緊一緊,備好補光燈防連陰天后缺光。
至于咱普通鄉親,每天睡前花兩分鐘,看看本地氣象號的分區預報。農技站這幾天都在村里蹲點,有不懂的趕緊去問,別自己悶頭琢磨。天氣這事兒,咱管不了老天爺,但能提早準備少遭災。
手里有預案,地里有對策,不管旱澇都能扛一扛,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最后再嘮叨一句,莊稼是咱的心血,多留點心眼,收成才能穩當。您家地里現在啥情況?有沒有啥抗災的好法子?
來評論區嘮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