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季到了,秸稈處理又成鄉親們心頭事。往年不少人圖省事燒秸稈,可冒煙兒既污染空氣又易引火。今年中江縣有新招,把秸稈從隱患變成了增收資源。
5月17日,縣里開了秸稈綜合利用培訓會,好多鄉鎮干部和企業代表都來了。會上企業提出“雙向合作”方案,鄉鎮集中堆放秸稈,粉碎團隊上門處理。
企業按每噸80 - 100元給村集體服務費,村集體自己處理能賣更高價?!捌髽I出技術、政府組織、村集體增收”,這模式一下子解決了大問題。
算筆賬,每畝秸稈1噸,一個村每年靠回收能增收好幾萬呢。
現場觀摩時,農機把油菜秸稈粉碎還田,碎顆粒能肥地改善土質。鄉親們看在眼里,都覺得這法子既環保又實在。中江縣農業農村局說,要建三級聯動機制,探索秸稈多元利用路徑。
以前覺得秸稈是累贅,現在才知道是“綠色銀行”等著開發。有人可能犯嘀咕,咱這兒沒這企業咋辦?別急,辦法總比困難多。
老一輩有看云識天氣的經驗,處理秸稈也有土辦法,值得尊重。但科技賦能更高效,粉碎機一用,秸稈還田省時又省力。不同地區情況不同,東北防霜凍、南方防臺風,秸稈處理也得因地制宜。
我個人認為,只要肯琢磨,秸稈肯定能在各地找到好出路?,F在好多地方還在為秸稈發愁,其實關鍵是要搭好政企村合作的橋。這場培訓會像一聲號角,讓大家看到秸稈綜合利用的廣闊前景。
想想看,秸稈不燒了,藍天更藍了,腰包還鼓了,多好的事兒。當然,具體咋操作,還得結合各地實際情況慢慢摸索。
這里留個小懸念,除了還田,秸稈還能做成啥?
歡迎大伙說說。最后給鄉親們提個醒,麥收后別拖延,趕緊琢磨秸稈咋處理。拿不準的,找當地農業部門問問,他們能給咱指條明路。
行動起來吧,讓秸稈變廢為寶,咱的日子也跟著蒸蒸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