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農民日報
荊楚大地麥浪涌,鐵牛轟鳴搶收忙。5月中旬起,湖北小麥自南向北全面開鐮。受氣候因素影響,今年小麥成熟期較往年提前一周,全省投入9.3萬臺收割機開展夏收大會戰,通過科技賦能、政策護航,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政策“組合拳”護航。為打好“三夏”攻堅戰,湖北打出政策“組合拳”:擴大農機補貼范圍,將鋪膜機、油菜割曬機等7類新型機具納入補貼目錄,對智能農機補貼標準上浮;加大農機報廢更新力度,將聯合收割機、糧食干燥機等9類老舊糧油機具納入報廢范圍,預計全年淘汰舊機具超4萬臺(套),中央及地方財政支持資金超2億元,推動農機裝備結構向高效智能轉型;建立跨省農機調度機制,引入1.3萬臺聯合收割機馳援,在各夏糧夏油主產區開辟“農機加油綠色通道”,實行“三優一免”用油保障,農機手在湖北相應的農用柴油供應站加油優惠10%。
智慧農機矩陣正在荊楚沃野大顯身手。在中央“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戰略指引下,湖北省農機系統通過政策創新、技術突破、服務優化“三駕馬車”協同發力,加速農機裝備迭代升級,為“三夏”會戰再添新動力。目前全省北斗農用智能終端突破6萬臺(套),監測作業面積2億畝次,應用規模居全國前列。
在石首市東升鎮春風港村,4臺搭載北斗導航系統的聯合收割機穿梭于洪峰云麥豆家庭農場的麥田。農機手精準操控設備,相繼完成收割、脫粒、秸稈粉碎等工序,麥粒通過傳送帶直送運糧車,粉碎后的秸稈則被打包運往生物質發電廠。“500畝小麥采用全程機械化作業,一天半時間完成收割,畝產預計達400公斤。”農場負責人吳長云介紹,農機作業不僅效率提升30%,秸稈綜合利用率更達98%以上。
三級服務體系筑牢糧食豐收根基。湖北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李水彬介紹,全省正構建“省-市-縣”三級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將重點建設100個省級、200個市級、300個縣級區域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計劃3至5年內實現糧食主產鄉鎮全覆蓋。
在鄂北糧倉棗陽市,順輝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農機庫內,近百臺套農機整裝待發。“我們組建了多支應急搶收隊,調配了無人駕駛收割機、糧食烘干塔等設備,確保7天內完成全鎮40萬畝小麥搶收。”理事長沈輝表示。截至目前,棗陽市已建成24個區域農事服務中心,形成15公里作業服務圈。
在荊門京山市,由京山市綠豐農機專業合作社建立的“共享農機”平臺,農戶通過手機App即可預約收割、烘干、倉儲等“一條龍”服務。“現在種地就像‘點外賣’,手機下個單,農機到田頭。”種糧大戶李仁杰感慨道。這種“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模式正在全省產糧大縣推廣。
據農情調度,截至5月13日,湖北小麥已收獲百萬余畝,預計5月底完成收割。農業農村部門聯合交通運輸、氣象等部門已成立應急專班,24小時監測農機轉運、天氣變化等情況,全力護航夏糧豐收到手。(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