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河南麥區的老鄉們心里不踏實。鄧州不少糧點突然停收新麥,價格也跟著往下掉。濕麥收購價跌到七八毛,干麥也沒往年俏,大伙直犯愁。
為啥好好的麥收季撞上這茬子事?原來前段時間干旱讓部分地塊小麥"未老先衰",粒癟穗輕質量差。面粉廠庫存多,眼下都按需采購,沒啥囤糧的積極性。
國際麥價穩當當,國內市場跟風,價格難往上沖。新麥集中上市,收糧的卻沒多,供大于求價就壓下來了。麥農老張蹲在曬場直嘆氣,種子化肥錢早墊進去了,這下子本都難回。
年輕點的農戶急得直刷手機,想知道啥時候能盼來轉機。
其實每年麥收都像闖關,天氣就是咱農人的"考官"。
就說這小麥灌漿期,最怕旱澇急轉,今年旱情讓不少地塊吃了虧。老一輩傳下"看天收糧"的經驗,現在還得加上科學法子。
收回來的濕麥別堆著,趕緊攤開曬,沒太陽就用電扇吹,別讓潮氣悶出芽。
有條件的搭個鋼架棚,比傳統草苫子防潮耐用,多花點錢長遠算劃算。咱也得學會看市場行情,別盯著家門口那倆糧點,多問問周邊收購點。
聽說有的合作社正聯系面粉廠搞訂單收購,質量達標的能賣上保底價。不過話說回來,糧食質量永遠是根本,明年選對品種很關鍵。像那些抗旱抗倒伏的良種,雖說種子貴點,但收成穩當,收購商搶著要。
現在當務之急是保住手里的糧,別讓辛苦白費。
地頭沒割的麥子,趕緊查查看,穗頭干到九成黃就趁早收,別等雨天來搗亂。收回來的麥子分等級存,好糧壞糧分開,別混一起賣不上價。村里要是有烘干設備的,抓緊排隊用,濕糧多烘一遍,損耗能少一大截。
政府這兩天也在行動,農技員下地指導搶收,市場監管局盯著糧點別亂壓價。
咱農人自己也別慌,老輩人說"麥收有險,心細能免",多上心就能少損失。未來幾天天氣預報說有小到中雨,還沒收的地塊得加快節奏了。
已經收回家的,找塊高燥地鋪塑料布,底下墊木架,防潮防蟲雙保險。有人問這麥價啥時候能穩?依我看,等新麥大部分歸倉,市場慢慢就理順了。
但咱不能光靠市場,自己多學儲糧技術、緊跟政策導向,抗風險能力才更強。
說到底,糧食是咱農人的命根子,把每粒麥子護好,就是護住咱的飯碗。現在該做的就三件事:搶晴收麥、分類儲糧、多打聽收購消息。
具體咋操作?
關注咱網易號,后續會發詳細的儲糧指南和市場動向。記住了,種地靠天也靠人,咱多琢磨法子,總能把主動權攥手里。
糧食是咱農人的底氣,穩住收成更要穩住心氣,日子長遠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