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將至,麥浪翻滾,金穗飄香。“三夏”是全年糧食生產的關鍵時期,三夏生產事關糧食安全、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是全年農業工作的“重頭戲”。近期,汝州79.8萬畝小麥陸續開鐮收割,田野間處處一派繁忙景象。
5月19日,在該市王寨鄉訾莊村的麥田里,汝州市老廣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光林正指揮聯合收割機農機手對農戶成熟的麥田進行收割。
“王寨鄉的麥田大部分屬于丘陵地,再加上今年天旱,5月16日就開始陸續收割了。目前已經收割了3天,每畝地的機收費用是30元,秸稈直接粉碎到田間,節省了農戶大部分的勞動成本。”王光林介紹說。
“等一個星期以后,平原地帶的麥子陸續成熟了就會進入大面積收割期,到時候我們合作社的聯合收割機都會回來,而且收割效率也高,一天的收割量能達到100多畝,每畝地的機收費用在60元左右。”王光林說。
當天下午,在該市蟒川鎮半扎村的高標準農田間,一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在廣袤的田野間,不少農戶正在地頭等候夏糧收割。當機械出糧臂緩緩伸展,金黃的麥粒噴涌而下時,農戶臉上露出了豐收的喜悅。
“我今年種植了1872畝小麥,目前已經收割了500多畝,地塊大而且平整,收割機工作起來效率也高,一天的收割量能達到200多畝。”汝州市林鑫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貫甫介紹說。
“今年天旱,為了等雨期有部分小麥少澆了一茬水,所以部分麥田的產量會低一點,畝產在900斤左右。但是大部分麥田灌溉的及時,長勢還是很不錯的,看情況一畝地的產量依然能達到1200斤以上。”李貫甫告訴記者,他的1800多畝麥田因為灌溉情況不同,長勢也有所區別,目前都正在陸續收割,預計4天以后就能全部收割完畢。
當問及“三夏”期間農機設備是否充足,機收保障是否及時?李貫甫說,從去年開始,在汝州農機部門的大力推廣下,合作社農機手、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都下載了“河南農機云手機APP”。打開該軟件,周邊登記的農機設備就可以一目了然,農戶可以隨時根據平臺上提供的信息聯系到農機手。
“有了這個軟件,農戶和農機手實現了雙向奔赴,農戶不用再為找不到農機發愁,農機手也節省了農機閑置、等待的時間,農機作業量也大大提升。”據李貫甫介紹,他的合作社入冊農機設備有30多臺,全部注冊錄入了“河南農機云手機APP”平臺。
隨著“三夏”生產的逐漸忙碌,為確保汝州農業生產的高效進行,滿足廣大農民對農機作業的需求,汝州市農機中心還設立了“三夏”跨區機收服務站,為農機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保障,全力護航“三夏”生產。
在中石油河南汝州第七加油站(位于汝南大道與工業大道交叉口)記者看到,在營業廳的顯眼位置設置了“三夏”跨區機收服務站,服務臺上擺放有遮陽草帽、水杯、毛巾、愛心大禮包以及血壓計、血糖儀等物品。
“在汝州市農機中心的幫助和指導下,我們服務站配套的這些物品都是免費為農機手提供的。愛心大禮包里裝有風油精、花露水、洗衣粉、手套、礦泉水等物品。同時,我們服務站還設置了深夜食堂、洗浴室、洗衣間等功能室,也是免費為農機手開放。”中石油河南汝州第七加油站站長張進杰說。
據了解,連日來,為保障“三夏”生產工作的順利開展,汝州市農機中心還組織多個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慰問一線機手。為機手發放清涼物品以及安全作業宣傳冊和“河南農機云手機APP”宣傳單,把真情服務送到一線,為“三夏”生產提供有力保障。
據汝州市農機中心相關負責人趙濤介紹,目前汝州范圍內正在收割的麥田以山區和丘陵地帶為主,全市進入大面積收割期要到5月27日以后。
“今年‘三夏’期間,汝州市投入聯合收割機設備895臺,再加上大面積收割期外地跨區作業的農機設備,屆時服務‘三夏’小麥收割的農機設備將能達到1000多臺,機械化率在99%以上,10天時間就可以完成‘三夏’收割任務。”趙濤說。
據了解,為確保我市夏糧顆粒歸倉、秋糧播種順利,汝州市農機部門把三夏生產作為當前核心任務,堅持“搶農時、提效率、保質量、促安全”原則,統籌農機資源、強化服務保障,計劃投入各類農業機械1萬臺(套)以上(其中聯合收割機0.0895萬臺萬臺、大中型拖拉機0.2萬臺、播種機0.8萬臺),力爭兩周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小麥機收任務。(宋樂義 韓曉 黃秋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