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近5年動態調整公立醫院編制58家次,核增編制(含員額制)1209個。
近日,由《中國衛生》雜志社、健康報社主辦的2025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會暨中國衛生發展會議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
圖源:中國衛生雜志
會議現場對2024年度“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進行了集中展示及推介。其中,各地在醫改過程中于薪酬、編制等關鍵領域的創新實踐與其他改革成果相互配合,為深化醫改注入新活力。
廣東省:
三處方推進醫改,力促資源均衡布局
廣東省以 “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為引領,在衛生健康領域推出 “三張處方” 推動醫改。
一是補氣造血強末梢
落實國家 “雙中心” 建設,建成 50 家高水平醫院覆蓋各地級市;通過結對幫扶、派駐幫扶、托管幫扶,73 家省級三甲醫院幫扶 113 家縣級醫院;2024 年萬名醫師下鄉等行動促使 1.2 萬人次醫師下沉縣域。
二是強筋壯骨促平衡
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打造 189 家縣級醫院龍頭,47 家中心衛生院達二級水平,標準化建設 1 萬間村衛生室,完善分級診療體系。
三是疏經通絡去堵點
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遠程醫療系統,實現三甲醫院互聯網醫院全覆蓋,推廣 “粵健通” 平臺,建設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平臺,優化就醫體驗。
重慶市:
協同機制創新,編制優化促人才下沉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潘建波介紹,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創新"三醫協同、六方聯動"改革機制,有效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煩”難題。
在推進機制建設上
成立“三醫”協同改革工作專班,明確各級分管職責,統籌推進改革。同時,建立信息互聯互通機制,匯集醫療、醫保、藥監多類數據,實現共享,完善督導考核機制,保障改革穩步推進。
在緩解群眾“看病難”方面
通過技術、人員、資源、保障、服務“五個下沉”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建立基層發展“資金池”解決基層缺錢問題,實施梯次化人才下沉機制吸引人才下基層,“縣聘鄉用”改革成果突出。“潮汐式”醫療援助根據景區人流量調配資源,緩解就醫高峰期壓力。建立資源共享中心,打造“基層檢查、區縣診斷”模式,提升基層診斷水平。
在緩解“看病貴”方面
以公益性為導向,落實六項投入責任,使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建立以醫療服務為主導的收費機制,調整多項醫療服務價格。實行編制備案制管理,穩定人才隊伍。
福建省三明市:
機制保障有力,薪酬編制改革領先
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張元明介紹,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明將從五方面持續深化探索。
一是繼續堅持黨委政府高位推動、敢為人先
堅持黨委政府主導,主要領導親自抓,并由一位市領導統一分管醫療、醫保、醫藥工作,堅持行之有效的醫改決策推進機制。
二是繼續完善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
公立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總會計師年薪由同級財政根據考核結果全額承擔,并逐步將財政保障范圍擴大到公立醫院行政班子成員,再到中層管理人員。
三是繼續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
注重發揮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關鍵作用,促進醫療服務優質高效;不斷健全以基本年薪為主、績效年薪為輔的全員崗位年薪制,推動薪酬分配更加科學合理;持續改革醫保支付方式,促進醫院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
四是繼續提升全民健康管理水平
重構縣域醫療體系,創新醫保基金打包機制,實施慢性病一體化管理,打造全流程健康管理模式。
五是繼續推動醫改循環迭代升級
加快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推進“三醫一張網”建設,發展智慧醫療,破除醫療信息化壁壘。
深圳市:
“五化” 協同推進,薪酬編制系統改革
廣東省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創介紹:近年來,深圳市在深化醫改過程中,著重實現五個化。
醫療衛生資源布局體系化
以 9 部法規筑牢法治根基,構建 “市級醫療中心 + 區屬醫院社康一體化” 兩級體系,每 2 萬人口設 1 家社康機構,推動醫防、體醫、教衛等 “五融合”,形成全鏈條健康服務閉環。
醫療機構運作集團化
市級醫療中心實行集團化管理,基層醫療集團推進 “醫院 - 社康融合、醫療 - 預防融合、全科 - 專科協同”,強化社康 “健康守門人” 功能。
醫藥衛生發展協同化
一是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在政府財政補助、醫保支付、醫療價格調整、人事薪酬、編制、崗位管理等方面形成系統協同的政策體系,引導公立醫院良性發展。
二是推動醫教協同發展。支持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本地4所醫學院校加快發展、錯位發展,推動產教融合發展,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三是推動醫研企協同創新。將深圳市醫學科學院打造成全市醫學科技創新的樞紐和核心引擎,在科研管理、人才聘用、經費使用等方面探索新機制,強化開展有組織科研。
行業管理服務智慧化
建設時空信息平臺、電子處方中心及 AI 示范醫院,實現醫療資源空間規劃與全流程智能服務,提升大數據治理與監管效能。
健康服務業國際化
一是推進醫療服務跨境銜接,實現醫師通、標準通、科教通、數據通、支付通、救護通。二是支持健康服務業發展,發展特色健康服務業,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高端專科醫療服務機構。
江蘇省鹽城市:
借鑒創新并舉,多策助力薪酬編制改革
江蘇省鹽城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張鵬介紹:近年來,鹽城市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化醫改工作。
因地制宜學習三明醫改經驗
從2014年開始,市委、市政府連續就完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系改革和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出臺文件。2019—2024年,全市財政用于衛生健康方面支出669.14億元;累計投入近200億元,實施內涵提升工程,通過引專家、建學科、強科教、重人才、擴資源,編辦、人社、財政、醫保、衛生健康等部門均落實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醫保打包付費、編制薪酬、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等方面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建立統一高效的政策協同、信息聯通、監管聯動機制。
推動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提質增效
一是打造數字化醫共體品牌。建立包括遠程會診、智慧急救、影像診斷等10張信息網。二是提升醫療機構發展內涵。2024年通過內涵提升工程,全市三、四級手術量較往年提升近3萬例,增長率近10%。三是筑牢基層衛生健康服務網底。全市二、三級醫院下轉患者增長38.7%,居民2周患病首選基層就診比例達75.61%。
加快構建腫瘤綜合防治體系
成立全市腫瘤診治中心及十大腫瘤醫學中心,建立9個縣級腫瘤診治中心,加強規范化建設和運行。
持續提升群眾健康獲得感
一是打造會診轉診服務中心,讓群眾“少跑腿”。二是扎實推進醫防融合,讓群眾“少生病”。出臺鹽城市醫防融合工作方案,建立疾控監督員機制。三是深入開展健康促進行動,讓群眾“活得好”。打造“99健康社區”。
貴州省銅仁市:
體系平臺支撐,薪酬編制改革扎實推進
貴州省銅仁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熊明強調:近年來,銅仁市通過健全一個體系、打造三個平臺,推動醫改工作走深走實。
建立健全醫改責任體系
一是健全統籌推動機制。市委、市政府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納入“一把手”工程,各區(縣)參照市級落實,全市一盤棋統籌推進。
二是健全“4+1”改革機制。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近5年動態調整公立醫院編制58家次,核增編制(含員額制)1209個。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推動“兩個允許”政策在市、縣、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落地;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年薪制改革實現全覆蓋;公立醫院人員薪酬中穩定收入的比例達55%。
扎實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達39.17%;積極開展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種付費改革已覆蓋所有醫療機構。全面強化衛生健康綜合監管,按照“一優化、六加強”要求,聯合醫保、市場監管等部門,常態化開展監管。全額保障公立醫院六項投入,2024年衛生健康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3.48%,財政補助收入占公立醫院收入比例長期穩定在20%以上。
三是健全績效監測機制。突出公益性導向,把醫療質量、醫療安全、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納入監測評價內容,將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納入地方黨委、政府綜合考核,按照“一院一策”制定年度考核指標并分級考核,以考核促改革、以考核促發展、以考核提實效。
打造健康管理服務平臺
一是推進醫防融合。探索建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綜合醫院及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重大疾病防控機制。二是開展數字化賦能改革。建成醫學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平臺,實現市、縣、鄉三級公立醫療機構跨層級、跨機構互信互認項目達570項。三是推動健康融入萬策。開展國家健康影響評估制度試點工作,落實公共政策和重大工程項目健康影響評估。
打造分級診療服務平臺
一是推動資源提質擴容和均衡布局。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成投用,3家市級區域醫療中心達到三級甲等醫院評審標準,縣級公立綜合醫院全部達到醫療服務能力推薦標準。二是加快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落實縣域醫共體醫保總額付費政策,同步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打包至縣域醫共體牽頭單位;縣域內住院量占比達85.0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比例達58.56%。
打造醫養結合服務平臺
實現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六位一體”融合發展。深化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簽約服務,鼓勵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或為養老機構提供嵌入式醫療衛生服務等。
來 源 / 華醫網綜合整理自中國衛生雜志
2025年衛生資格考試已進入備考季!華醫題庫更新速度快、視頻 / 刷題 / 模擬試卷等功能全、每日可免費刷題練習,點擊卡片,開啟復習之旅~
(其它學習途徑:打開掌上華醫→點擊“醫護助考”)
*此處為課程推廣廣告
點擊上方卡片了解詳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