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寶
中醫學碩士,教授,執業中醫師,碩士生導師、注冊營養師
陜西中醫藥大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學科負責人/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食療營養室主任
《臨床營養網》專家顧問/簽約作者
古代中醫怎么吃小麥?
在古代中醫中,小麥不僅作為食物,還被用作藥材。根據中醫的理論,小麥具有養心安神、調和脾胃的功效。以下是古代中醫常用的幾種使用小麥的方法:
甘麥大棗湯:這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甘草、小麥和大棗。這種湯劑主要用于治療“婦人臟躁”,即現代所稱的癔癥或焦慮癥,它可以幫助養心氣、安心神,適用于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癥狀。
小麥粥:小麥可以煮粥食用,用于養心神、止煩渴、收斂虛汗。根據《飲食辯錄》,小麥粥可以寧神、斂汗、止渴、除煩。特別強調使用浮小麥,因為其性涼,善于止一切虛汗。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外用療法:古代中醫還將小麥用于外用療法,如生面粉外用可以治療乳癰、燙傷等。這種方法是利用小麥的消炎和消腫作用。
麥麩和麥苗的應用:麥麩性寒,可以加醋炒熱外敷,用于活血化瘀,緩解風濕痛。麥苗汁則被用于解酒毒、退黃疸等。
通過這些方法,古代中醫充分利用了小麥的藥用價值,將其作為調理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
封面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