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作為我們人體的九竅之一,生活中卻很少有人會格外注重它的健康,但大家要知道的是,耳朵除了掌管聽覺功能外,還同時兼顧著保持機體平衡的機能。但若是耳朵內部的任何一個結構受到了損傷,都可能會誘發一系列病癥,嚴重情況下,甚至還會失聰,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還是非常有必要呵護耳朵健康的。
而今天就要跟大家一起探討一下臨床非常常見的一類耳朵病癥——“耳鳴”。中醫認為,造成耳鳴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因虛耳鳴”,也就是因體內的腎精虧虛所致,“腎開竅于耳”,也就是說,耳朵病癥的出現,很有可能與腎精不足有關,對此,在治療方面就不妨從腎臟入手。其次就是“因實耳鳴”,耳朵里的氣機因實證造成堵滯后,耳竅就會不通暢,繼而出現嗡嗡作響的情況。
而這第三個原因就是我們的脾胃了,在《黃帝內經》里就說過:“脾健則九竅清晰,脾病則九竅不利”,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如此一升一降,就能很好地調節自身健康。而這“濁”到底是什么呢?其實就是體內的痰濁水濕,“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而脾胃一旦受傷了,就很容易導致痰濕化生,并引起水液代謝異常,最終在體內凝聚。
雖說痰濁水濕是中醫里的常見病癥,但相關癥狀表現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會因為痰濁而造成頭發脫落,這是痰濁阻閉毛孔所致,而還有一些人,就會表現出耳鳴,中醫認為:“九竅要通,通則無病”,也就是說,耳竅本來就應該是通暢無阻的,如果氣機或痰濕出現了堵塞,那么就會在耳竅內發出聲響,即耳鳴。
在中醫里,治療耳鳴的藥方其實有很多,但今天要說的這個小藥方卻鮮由人知,整個方劑的中藥配伍很簡單,只有三味藥材,即澤瀉、白術、石菖蒲,它們在相互配合下,往往能夠發揮“神奇”的功效。
白術和澤瀉這兩味藥材的搭配,其實就是《金匱要略》里的一個名方——“澤瀉湯”,它具有利水除飲,健脾制水的效果,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是這樣說的:“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也就是說,當體內痰濕水飲作祟,總是出現頭暈、不清醒等表現時,僅用澤瀉和白術這兩味藥材,就能發揮很好的療效。
白術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健脾祛濕,由于它的藥性上行,便能很好地助力脾氣上升,將脾胃的清陽之氣引入頭面,無論是脾胃虛弱病癥,還是痰濕困阻脾胃,用這味藥材,都能起到很明顯的作用。
澤瀉屬于利水祛濕的代表藥,它利水以降陰濁,藥性下行,可以將濁陰引入膀胱,然后順著小便從體內排出,古書上也曾說過,經常吃澤瀉,可以實現日行千里、身輕如燕的效果。
而石菖蒲其實是這個藥方的藥引,直接針對耳竅,正是因為有了石菖蒲這味藥材的帶領,才可以讓白術和澤瀉的藥效直接作用于耳竅,以便于更好的緩解病癥。石菖蒲的藥性開散,具有開竅醒神的效果,同時還兼有化濕、豁痰、辟穢的作用,其實在很多的醒神開竅藥方里,都會用到這味藥材,比方《濟生方》里的滌痰湯、《溫病全書》里的菖蒲郁金湯等。
整個藥方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功效卻很強大,“一補二通三消”,只不過它所針對的癥狀比較單一,經常用于痰濁水濕造成的耳鳴病癥,同時也能緩解胸悶、頭昏等不適,但如果還伴有其他病癥,用此方或就很難以起到充分的緩解效果了。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