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看文章的家長們都明白,孩子長個子關鍵看兩點:陽氣是否充足,脾胃能否正常運作。現(xiàn)在多數(shù)孩子陽氣不足、脾胃虛弱,有的甚至兩種問題同時存在。
陽氣推動孩子生長發(fā)育。陽氣不足的孩子容易生病,生病后陽氣損耗更多,形成反復循環(huán),影響身高增長。
脾胃負責消化吸收營養(yǎng)。脾胃虛弱的孩子無法轉(zhuǎn)化食物營養(yǎng),自然長高速度慢。
今天,邀請到董秀蘭主任,給大家分享一些適合孩子補陽氣、健脾胃的有效方法。
脾虛濕重型(舌苔厚、大便粘)
這類孩子常見食欲差、飯后腹脹、大便不成形、面色發(fā)黃。多因長期吃生冷食物、久坐少動引起。
食療:茯苓芡實小米粥
茯苓15克提前泡兩小時,芡實20克壓碎,加小米50克煮粥。連續(xù)喝兩周,孩子吃飯速度會變快,腹部脹氣減輕。
陰虛燥結型(大便干、舌質(zhì)紅)
這類孩子常有排便困難、手心發(fā)熱、夜間盜汗。多因愛吃油炸零食、蔬菜攝入不足導致。
食療:銀耳百合糙米糊
鮮銀耳半朵撕碎,百合干10克,糙米30克加水打糊。每日早晨食用,十天后可見大便軟化,睡覺更安穩(wěn)。
脾腎兩虛型(手腳涼、尿頻)
這類孩子常見怕冷、尿床、反復感冒。多與先天不足或過量使用抗生素有關。
食療:板栗核桃黑米粥
生板栗8顆去殼,核桃仁15克碾碎,黑米50克煮粥。每周食用四次,配合正午曬太陽,孩子手腳溫度會逐漸回升。
真實門診案例分享
董秀蘭主任接診過一位11歲男孩,身高三年僅增長8厘米。每天精神差,吃半碗飯就腹脹。
舌苔白厚有齒痕,辨證為脾虛濕重型。
開方:炒白術健脾,茯苓祛濕,陳皮理氣消脹。配合每日早餐食用山藥蓮子粥,早飯后散步20分鐘促進消化。
調(diào)理一個月后,孩子體重增加1公斤,身高增長1.5厘米。
需要提醒的是,食療方僅做日常輔助調(diào)理,不能代替治療。每個孩子體質(zhì)不同,具體用藥需專業(yè)醫(yī)師辨證。
對于長期脾虛、生長發(fā)育遲緩的孩子,建議及時就醫(yī),通過系統(tǒng)調(diào)理幫助孩子追趕生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