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1.7億人尿酸高,其中大約10%的人經歷過痛風發作。
平時只能吃藥,并配合嚴格的飲食控制。
但問題是,有些病人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尿酸仍然無法下降,痛風仍然時有發作。
既然如此,到底怎么才能降尿酸呢?
1
—The First—
中醫眼中的痛風
在中醫理論中,痛風被稱為“痹證”“歷節風”或“白虎歷節”,其核心病機可概括為濕熱瘀阻與脾腎失調兩個方面。
一
濕熱瘀阻,濁毒內蘊
中醫認為,長期飲食不節(如嗜食肥甘厚味、飲酒過量)或外感濕熱之邪,會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濕濁內生。
濕性黏滯,與熱邪膠結,形成濕熱毒邪,阻滯經絡氣血,最終沉積于關節筋骨,引發紅腫熱痛。
現代醫學中的“尿酸結晶沉積”與中醫“痰瘀互結”理論高度契合。
二
脾腎失調,代謝失衡
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水濕;腎為先天之本,主水液氣化。若脾虛則濕濁內生,腎虛則排泄乏力,導致尿酸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形成惡性循環。
國醫大師王琦指出,痛風患者多存在痰濕或濕熱體質偏頗,需通過調體改善代謝根基。
2
—The Second—
中藥中的排酸明星
菊苣作為藥食同源的代表,被李時珍等歷代醫家用于痛風調理。
在排酸這件事,它有三大優勢!
1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菊苣性涼,歸肝、膽、膀胱經,能清肝膽濕熱,促進毒素從尿液排出。現代研究表明,菊苣中的菊苣酸和綠原酸可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減少尿酸生成。
2
利尿通淋,排泄濁毒
菊苣通過增加尿量及尿酸排泄率,降低血尿酸水平,緩解關節腫脹。實驗數據顯示,菊苣提取物可使尿酸排泄率提升20%-30%。
3
雙向調節,標本兼顧
與單純抑制尿酸生成的西藥不同,菊苣兼具抗炎鎮痛作用,能改善急性期紅腫熱痛,同時調理慢性期脾腎功能,減少復發。
3
—The Third—
喝對這杯排酸祛風茶
李時珍曾用菊苣配伍其他藥材為漁夫治療痛風。
根據名醫李時珍的妙方,經名醫改良后做了個現代版的“祛風茶”。
【組方】
菊苣根10g:清肝利膽、利尿排酸(核心主藥)
葛根10g:舒筋活絡、緩解疼痛,含葛根素可降尿酸
茯苓8g、玉米須5g:健脾利濕,增強水液代謝
梔子5g、桑葉5g:清熱解毒,抑制尿酸生成酶活性
百合7g、枸杞5g:滋陰潤燥,修復關節損傷
大棗3顆:調和藥性,補中益氣
菊苣、葛根、梔子均被證實具有降尿酸活性成分。
以菊苣、梔子等清熱利濕藥為主攻濁毒,輔以茯苓、大棗健脾固本,攻補兼施;上焦(桑葉疏散風熱)、中焦(茯苓健脾)、下焦(玉米須利尿)協同作用,三焦同調。
非常適合高尿酸血癥及非急性期的痛風患者飲用。
痛風非單純“吃出來”的疾病,而是體質失衡的綜合表現。
除了通過菊苣等天然藥材來排酸,還要結合中醫整體調理,重建代謝秩序,實現“排酸一身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