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卻也難逃歲月與疾病的侵蝕。當牙齒因病損或外傷僅余殘根留存于口腔時,“該留還是該拔” 成了許多人糾結的問題。
一、什么是殘根牙?
殘根牙是指牙冠大部分缺失,僅剩余牙根殘留在牙槽骨內的牙齒。它們可能因齲齒長期未治、牙折、重度磨耗等原因形成,外觀上多表現為牙齦內露出的褐色或黑色牙根斷端,有時伴隨牙齦紅腫或反復腫痛。
殘根的存在并非毫無意義 —— 健康的牙根能通過牙周膜與牙槽骨保持連接,傳遞咀嚼壓力刺激骨骼,是維持口腔頜面部結構穩定的重要一環。但當殘根成為健康隱患時,保留反而可能引發更多問題。
二、哪些殘根值得保留?
1.牙根長度充足,牙周組織健康
若殘根長度超過 10 毫米,且周圍牙齦無紅腫、X 線片顯示牙槽骨吸收不超過根長 1/3,這類殘根可通過根管治療 + 樁核冠修復,恢復牙齒功能。尤其對于門牙殘根,保留后通過美容修復能顯著提升美觀度,避免拔牙后牙槽骨吸收導致的面部塌陷。
2.作為義齒基牙的特殊價值
對于多顆牙齒缺失的老年人,保留健康殘根可作為覆蓋義齒的基牙。牙根的存在能減緩牙槽骨吸收,增強義齒固位力,避免全口義齒因牙槽骨萎縮頻繁脫落的困擾。研究顯示,保留 2-3 個健康牙根可使義齒穩定性提升 40% 以上。
3.短期過渡保留的特殊情況
青少年恒牙尚未完全萌出時,若乳牙殘根無感染且能維持牙槽骨空間,可暫時保留至恒牙萌出;腫瘤放療患者若需拔除牙齒,建議在放療前 3 周完成,避免放療后頜骨壞死風險,此時健康殘根可考慮延期處理。
三、這些信號提醒你必須要拔除
1.反復感染
殘根邊緣銳利摩擦舌側黏膜,或根管內長期感染形成根尖囊腫,會導致牙齦反復腫痛、流膿,甚至引發頜面部間隙感染。此時殘根如同體內的慢性炎癥病灶,不拔除可能誘發全身性疾病風險。
2.牙根過短或松動
當殘根長度不足 5 毫米,或松動度超過 Ⅱ 度(頰舌向晃動超過 2 毫米),即使完成根管治療也無法承受咀嚼壓力,強行保留會導致修復體脫落,反而浪費治療成本。
3.阻礙未來修復
計劃進行種植牙的區域若存在殘根,其周圍的慢性炎癥會導致種植體骨結合失敗;若殘根位于上頜竇或下頜神經管附近且有吸收破壞,長期留存可能增加手術風險,需在修復前徹底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