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人們,另一場中日汽車競爭,我們有可能贏,而這場競爭的戰場就在泰國!
為什么說泰國是關鍵?要知道,東南亞市場長期被日系車主導,泰國市場日系車更是占據九成份額。
泰國除了旅游業發達,還有個冷知識——它有著“亞洲底特律”之稱,是全球第十大汽車生產國。但泰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基本由日本奠定根基。
上世紀60年代初,泰國計劃發展汽車產業,豐田、本田、日產等日本車企迅速進入。這些企業的目標不僅是賣車建廠,而是全方位掌控泰國汽車市場。
一方面,豐田牽頭聯合本田、五十鈴等,將泰國本土汽配企業納入自己的供應鏈體系,使其成為代工廠;另一方面,日本車企構建了從銀行貸款、保險售后到二手交易的完整服務閉環。為搶占出租車市場,甚至為信用記錄不足的司機提供購車貸款。
經過近60年經營,日系車壟斷泰國九成汽車市場,掌控八成產業鏈價值。泰國汽車產業從生產到消費,都遵循日本標準,本土品牌發展受限,其他國家車企也難以進入。
不過泰國也在尋求改變,和許多國家一樣,將發展機會押注在智能化電動車領域。泰國政府一方面出臺政策扶持本土電動車企業,另一方面積極引入中國電動車企業,期望通過中國企業的進入,帶動本土電動車產業發展。
面對市場變化,以燃油車為主的日本車企開始采取行動。除了投入研發,更多采用輿論、價格、渠道等競爭手段。
例如在2023年泰國車展上,一家中國車企獲得數百輛車的大訂單,眼看就要超越日本車企成為銷量冠軍,車展主辦方卻突然宣布不統計這筆訂單,背后原因不言而喻。
中國車企初期進入泰國市場時困難重重,但從2023年開始,局勢發生轉變。
中國車企的突圍主要依靠三方面:
第一,與當地實力雄厚的華人財團合作,共同建設充電網絡;
第二,吸引泰國合作方,部分與日本企業合作超過60年的本地經銷商,如天羅汽車,也轉向與中國車企合作;
第三,借助泰國政策支持,泰國政府發放購車補貼,將電車消費稅從8%降至2%,雖然初衷是扶持本土新能源產業,但客觀上也助力了中國車企發展。
如今在曼谷,飛機降落前就能看到中國汽車的標識,市區內中國電動車廣告隨處可見。中國車企已占據泰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八成份額,曼谷街頭每十幾二十輛汽車中,就有一輛是中國電動車。
以長安汽車為例,2020年籌劃進入泰國市場時,中國車企正處于被日企壓制的階段。長安沒有急于進入,而是用三年時間籌備,在泰國成立三家公司,組建本土團隊,并調研1萬多名當地用戶。
2023年,長安憑借深藍超級增程技術亮相泰國車展,同時開工建設整車工廠,不到兩年工廠投產,一期產能10萬輛,二期可達20萬輛。
工廠采用光伏發電、雨水回收等新技術,降低造車能耗,提升生產效率,增強產品競爭力。泰國和東盟市場只是長安的起點,長安生產的汽車未來還將出口至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
長安從重慶走向世界,已在中國、美國、德國等六個國家設立16個技術和產品中心,實現從產品出口到產業出海的跨越。
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首次超過日本。長安汽車羅勇工廠投產當天,恰逢長安全球累計第2859萬輛汽車下線,這標志著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突破。
但也要看到,中國汽車產業想要全面超越日本,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東歐、西歐、中東、美國、東南亞等地,日系車數量仍遠超中國車,只有俄羅斯市場是例外。不過這也意味著中國汽車產業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期待未來中國汽車在全球市場取得更好的成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