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 路 行
設 計/ sheiiy
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巴西被視為世界上最有潛力的汽車市場之一,德國的奔馳、大眾,美國的福特、通用,意大利的菲亞特、依維柯,法國的標致-雪鐵龍和雷諾等眾多廠商前往投資擴產。
2021年,福特宣布關閉在東北部的巴伊亞州卡馬薩里投資12億美元建立、運營了20年的工廠,這座曾經繁榮的巴西小鎮的數千名工人陷入了恐慌。當時正值疫情中期,小鎮的街道變得異常空曠,許多家庭干脆選擇離開,去別處找工作。
↓巴西巴伊亞州卡馬薩里街頭的福特和比亞迪經銷商(圖片來源:美聯社)
2023年,當比亞迪宣布計劃在卡馬薩里建造一座大型工廠時,當地人看到了一個新的開始。
中國人來了。
近年來,中國汽車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巴西作為拉美地區最大的汽車市場,正成為中國車企布局的重要戰略高地。隨著巴西總統近期訪華并與中國車企高層會面,雙方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將進一步加深。
據中巴商業資訊網報道,2024年,至少8家中國汽車制造商在巴西進行市場調研,部分項目已順利落地。吉利與雷諾達成協議,將在巴拉那州圣若澤杜斯皮尼亞伊斯生產電動車;廣汽宣布計劃投資超10億美元在巴西建廠。進入2025年,汽車產業鏈配套企業、零部件制造商也紛紛跟進,尋求與巴西本地企業合作。
車企的巴西往事
中國車企進入巴西市場的歷史,要往前追溯十五年左右。
2007年獲得2014年世界杯的主辦權、2009年擊敗西班牙獲得2016年夏季奧運會舉辦權,世界將眼神投向巴西。
2011年,巴西經濟運行火熱,貨幣走強,汽車進口量激增,當年8月,巴西宣布上調工業產品稅IPI比例,增幅高達30%,只有滿足65%以上零配件產自巴西和南美洲共同市場國家(阿根廷、烏拉圭和巴拉圭)前提的車企,才能享受退稅/豁免。與此同時,巴西國產汽車的稅率降低了一半,同時凍結汽車行業的裁員。
彼時,巴西是僅次于俄羅斯的中國汽車出口第二大國。為了應對這一突如其來的貿易保護政策,海外汽車企業紛紛在巴西建立本地化生產。
拿中國企業來說,奇瑞瑞虎在2009年就已出口巴西,2011年7月,奇瑞投資4億美元,在巴西圣保羅州的亞卡雷伊建造工廠,這也使得奇瑞成為最早在巴西建廠的中國制造商。
2009年,江淮汽車與巴西SHC公司正式簽署銷售協議,開啟長達十余年的合作。2010年中,江淮汽車與SHC公司達成了未來十年在巴西銷售62萬輛整車的協議,主要產品為江淮的轎車系列,以同悅與和悅為主。
2011年,江淮汽車正式登陸巴西市場,創下了上市第一年即獲得3.8萬輛的銷售奇跡,成為巴西第一大汽車進口品牌。同年10月,江淮汽車宣布在巴西巴伊亞州東北部的卡馬里建設一家汽車裝配廠,總投資為9億雷亞爾,80%將由其當地合作伙伴SHC公司承擔,江淮負責其余部分。這家工廠后續一波三折,本土化合作建廠的歷程并不順利。
奇瑞工廠于2014年順利投產。就在這一年,吉利布局南美,開始向巴西出口銷售旗下帝豪EC7和全球鷹GC2車型,公司旗下沃爾沃在巴西的進口代理商Grupo Gandini公司幫助其銷售。吉利隨后宣布將在巴西與Grupo Gandini合資興建工廠。
還是這一年,比亞迪在巴西成立了分公司;2015年,比亞迪位于圣保羅坎皮納斯市的電動大巴工廠完工。該工廠既從事電動大巴和磷酸鐵鋰電池模組組裝,也是其在拉美地區的研發中心。
但在2012年以后,隨著通貨膨脹加劇、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經濟降溫與政治環境的不穩定性,巴西國內需求也隨之減弱,銷量不斷縮減,2014年巴西汽車年銷量為330萬輛,2015年為240萬輛,當年,巴西國內生產總值六年來首次負增長。
由于巴西國內需求驟減,各大品牌都相繼調整生產。包括FCA的Betim工廠、大眾Taubate工廠、福特Taubate發動機工廠、馬辛德拉的Manaus工廠內的許多廠商相繼傳來集體休假、停產、裁員、關閉組裝線等一系列消息。
但即便如此,許多汽車制造商仍難以復制其海外供應鏈的效率。當地稅收、勞動力和物流成本等都相對較高,價格缺乏競爭力,這也是巴西本土汽車產品一直供給過剩,卻無法實現出口的主要原因。此外,在低產能運營的情況下,維持工廠運營需要汽車制造商投入巨資。
后續加上結構性收縮、戰略布局重心的調整,以及疫情的影響,2020年,奔馳宣布關閉其在巴西的汽車工廠;2021年,福特表示將關閉在巴西的最后三家工廠,結束其在巴西數十年的制造業務。
這并不是個例。援引路透社報道,根據圣保羅州的公司文件,大眾巴西公司自2011年以來已損失37億美元,通用汽車自2016年以來已向其巴西公司注入22億美元,而豐田巴西公司2020年則向集團要求免除10億美元的公司間債務。
電動化時代的機遇
為推動本土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2015年,巴西政府決定免除續航里程超過80公里的純電動汽車進口關稅。
此后,2018年,巴西政府開始實施“Rota 2030”計劃,提出“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占巴西汽車總銷量的30%”的目標,為混合動力或電動車輛所使用的工業產品提供與同類傳統車輛相比3個百分點的稅收減免。
2024年,巴西政府進一步推出了新的交通脫碳政策——“綠色出行與創新計劃”(Mover),新計劃預計將在2028年前提供金額高達190億雷亞爾的稅收激勵,用于在未來四年內為汽車制造商建設基礎設施。此外,巴西政府還鼓勵清潔能源的使用,85%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這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隨著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消費者對高性價比和先進技術的車型的需求高漲,中國汽車制造商再一次將巴西視為拓展業務的機遇。
包括比亞迪、長城、奇瑞、江淮、吉利、上汽和已經暴雷的哪吒等品牌在內,巴西的街頭已出現多家中國汽車制造商的身影。中國電動汽車憑借其先進的技術和極具競爭力的價格而廣受歡迎。
如果要給目前中國車企在巴西的銷量進行排名,位列前三的是比亞迪、奇瑞和長城。
2024年,比亞迪在巴西注冊汽車76713輛,較2023年增長327.68%,其在當地銷售的車型涵蓋緊湊車型、SUV和皮卡,以純電和混合動力車型為主。比亞迪巴西高級副總裁亞歷山大·巴爾迪(Alexandre Baldy)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巴西擁有超過2億人口,目前已成為比亞迪在中國以外最大的汽車市場。
比亞迪目前在巴西擁有超過165家經銷店,目標是到2025年年底達到270家。據當地媒體報道,在巴西銷售的每10輛電動汽車中就有7輛是比亞迪車型,每4輛混合動力汽車中就有1輛是比亞迪車型。
2024年,奇瑞在巴西的銷量為60933輛,主要銷售車型以燃油車和混動車型為主,如今,瑞虎8為巴西總統的官方接待用車和政府重點采購用車。
2024年,長城汽車在巴西銷售汽車29218輛,較2023年的11479輛同比增長154%,主要得益于哈弗H6和歐拉03。長城汽車巴西公司負責人表示,其在巴西的銷售網絡不斷擴大,目前已擁有80家左右的經銷商和超過20家商場門店。
預計其他品牌也將很快進駐巴西。例如,零跑汽車與Stellantis集團合作,計劃將緊湊型電動車T03和SUV C10兩款車型引入當地市場。這些新品牌可以為巴西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中國企業投資本地制造
2024 年,中國制造的汽車銷量在巴西超過12萬輛,比上一年增長了兩倍。針對這種快速增長,巴西國家汽車制造商協會 (Anfavea) 警告說,這可能對當地制造商造成影響,其已經面臨供應鏈問題和經濟壓力帶來的挑戰。
在2023年,巴西政府宣布將提高電動汽車和光伏組件的進口關稅,旨在促進本地生產。此前,電動汽車的進口稅為零,但自2024年1月起將面臨10%的進口稅,到2026年將升至35%;混合動力汽車的進口稅自2024年1月起為15%,到2026年將升至35%。
這一政策與上文中提到的“Mover”稅收激勵計劃相結合,將鼓勵更多中國企業投資本地制造,從而平衡本地生產與外國競爭。
↓建設中的比亞迪工廠(圖片來源:美聯社)
2023年,比亞迪收購了文章開頭提到的福特工廠,用于建設大型生產基地綜合體,包括電動客車和卡車底盤生產工廠、新能源乘用車整車生產工廠以及磷酸鐵鋰電池材料加工工廠,預計投產后將創造1萬個就業崗位。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還與巴西綠色鋰生產商Sigma Lithium進行了洽談。
5月12日,巴西總統盧拉來華訪問期間,與廣汽國際總經理衛海崗在北京進行會面交流。會談中,廣汽集團明確了在巴西進行本地化生產的計劃,并宣布將在巴西設立研發中心,將廣汽研發體系全面導入巴西。
其將在巴西上市三款新車——AION V、AION Y、GS4 HEV,并于5月23日在巴西圣保羅舉辦品牌發布暨新車上市儀式,全面進入巴西市場。
2021年,長城汽車收購了奔馳位于圣保羅州伊拉塞馬波利斯的一家工廠,并進行升級改造,用以生產純電與混動車型。
幾天前,長城汽車創始人、董事長魏建軍在北京向巴西總統盧拉介紹魏牌全新高山,并宣布該公司巴西工廠將于今年7月在巴西正式投產,擁有3款車型,年裝機容量達到5萬輛。到今年年底,將為巴西當地創造800人的直接就業機會。項目完全投產后預計每年貢獻約45億雷亞爾稅收,并提供至少2萬個間接就業崗位。
今年的2月18日,吉利控股與雷諾聯合宣布,將通過雷諾巴西(Renault do Brasil)擴大在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生產與銷售領域的戰略合作,進一步強化雙方的合作伙伴關系。
通過此次合作,雷諾集團位于巴拉那州的Ayrton Senna綜合工廠,除了現有的雷諾車型生產線外,還將用于生產吉利控股和雷諾的全新車型。在銷售方面,雷諾巴西將作為吉利控股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產品在巴西的經銷商。吉利將加速其在南美主要汽車市場巴西的業務擴展。
奇瑞則對其生產線進行了改造,以適應電動汽車的生產。2024年,奇瑞以Omoda、Jaecoo和Exeed三個品牌獨立進入巴西市場。公司還計劃重啟雅卡雷伊工廠,生產這三個品牌的汽車。
2024年12月舉辦的全球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公布了2025年五大海外計劃,其中就包括在巴西設立子公司。
為什么是巴西?
2023年,巴西汽車產銷雙雙突破230萬輛,成為南美第一大、全球第六大汽車市場。據巴西國家機動車登記處(Renavam)數據,2024年巴西汽車(包括轎車、輕型商用車、卡車和公共汽車)上牌量達263萬輛,同比增長14.1%,創2014年以來新高。
這個南美巨頭對中國汽車制造商有三大吸引力。
首先是其電動汽車銷量的大幅增長。盡管巴西交通電氣化尚處于起步階段,但乘用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已迅速提升。
據巴西電動汽車協會 (ABVE) 統計,2024年,巴西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創下新高,1月至12月注冊量177358輛,增長了85%,約占巴西新車銷量的7%。其中,純電動汽車注冊量61615輛,占市場份額的近35%。
據巴西國家汽車制造商協會與波士頓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研究報告預測,到2030年,巴西市場上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將超過傳統燃油車,這一趨勢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巴西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其次,專注于競爭相對薄弱且需求不斷增長的新興市場,幫助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獲得了先發優勢。作為全球第六大汽車市場,巴西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不斷提高。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巴西,加滿一箱14加侖的油大約需要57美元,相當于該國平均月工資的9%左右。
根據Webmotors Autoinsights發布的一份報告,2024年3月至2025年3月期間,巴西對中國新車和二手車的搜索量增長了51.4%。該數據分析工具追蹤了汽車買賣平臺上的用戶行為。
比亞迪領銜增長,搜索量大幅增長134.5%;其次是長城汽車,搜索量增長88.31%;源自巴西、與中國奇瑞共同開發車型的CAOA奇瑞汽車搜索量增長24.7%;江淮汽車消費者興趣小幅增長3.2%。
搜索最多的車型包括CAOA奇瑞瑞虎7 PRO、CAOA奇瑞瑞虎5X、比亞迪海豚、比亞迪宋Plus、CAOA奇瑞瑞虎7。
第三,長遠來看,中國車企在巴西市場的戰略布局將持續深化全球產業影響力。依托南美地區豐富的鋰礦資源優勢可以形成產業鏈協同,為中國電池產業提供支持,本地化生產可降低供應鏈成本。
同時,巴西作為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核心成員國,可以輻射整個拉丁美洲市場。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預計,到2028年,電動汽車在拉丁美洲乘用車銷量中的占比將達到10%-20%。根據南美貿易區南方共同市場的規定,在巴西生產至少40%汽車的汽車制造商可以免征進口稅出口到南美其他地區。
作為全球擴張戰略的一部分,中國品牌進軍拉美旨在以創新、實惠的價格和節能環保贏得消費者青睞。隨著中國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涌入巴西,這一市場的汽車格局正在發生巨變。這種涌入不僅僅是市場動態的問題——它既關乎技術實力、競爭性定價,也包括出海之后的水土不服癥狀。
首先,新能源汽車在國內面臨的續航焦慮、相關配套設施等問題也會在海外市場出現,其次,巴西政府制定了嚴格、細致的勞工法律法規,保障勞工權益,2024年年底的“勞工事件”反映了中國企業出海的文化差異和法規遵從問題上,還需要更加謹慎的面對。
此外,盡管近年來巴西的電動汽車市場不斷擴張,但它在整個汽車行業中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盡管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11.6%,但到2024年,其銷量僅占汽車總銷量很小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傳統汽車制造商正在加緊努力,菲亞特、大眾和豐田等知名品牌長久以來占據巴西重要市場份額,這使得中國汽車制造商必須制定戰略性營銷策略并保持競爭力。
大眾、豐田和雷諾已承諾到2030年投資超過1000億雷亞爾,重點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和基于乙醇的靈活燃料解決方案。菲亞特、吉普和標致的母公司Stellantis也正加緊擴大其電動汽車產品組合。
由此來看,電動化時代的中國車企在巴西開了個好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注:按當前匯率換算,1雷亞爾約等于0.18美元,約等于1.27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