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汴繡、古色古香的朱仙鎮木版年畫、熱氣騰騰的洧川豆腐、嫩滑流油的灌湯包子,還有備受追捧的中醫項目……從3月22日開始,每周六河南開封非遺市集各攤位前都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開封,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五大古都之一,孕育出上承漢唐、下啟明清的“宋文化”,底蘊深厚。開封也是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為了讓非遺瑰寶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推動文旅融合,開封市自2023年起創新推出非遺市集系列活動,如今已成功舉辦3年,成為開封文旅消費的新熱點。
“為提升市民、游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非遺市集的布局注重動與靜、現代與傳統、體驗與欣賞三個有機結合,百余種好吃、好看、好玩的非遺項目區域分明,錯落有致,讓人看得見、摸得著、嘗得到、帶得走。”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 開封非遺市集現場 受訪者供圖
走進開封非遺市集,仿佛走入《清明上河圖》的立體畫卷,回到了千年前充滿市井煙火的東京汴梁。
市集現場設有宋代投壺、猜燈謎游戲,參與者爭相贏取市集消費券、體驗券,聞聲而來的市民、游客排起了長龍。伴著古琴聲,被稱為宋代四雅的焚香、掛畫、點茶、插花在人們面前高度還原,徐徐展現。書法名家義寫扇面,在夏夜帶來清涼的墨香。中醫藥展示區的41家攤位前,50多名傳承人為排起長龍的市民、游客逐一把脈問診、針灸推拿,忙碌不停。
在體驗傳統文化的同時,市集還重視注入和凸顯科技元素,AR眼鏡采用數字技術,讓以往難得一見的文物和非遺精品全方位虛擬呈現,供人們細細觀察把玩。百度智能觸摸屏可實現人機互動,現場由AI創作的宋詞新穎別致,讓人腦洞大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交融“對話”,使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市集燈火如晝,在璀璨的夜色里,隨處可見身著精美宋服悠游的少男少女、穿對襟小褂賣涼扇的少年、底氣十足叫賣美食的小伙計和挎竹籃的“荷花”姑娘。
開封非遺市集不僅豐富了市民夜生活,也使傳承人通過展品銷售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成為文旅融合促消費的新引擎。
每期市集上,王大昌茉莉花茶、馬興齋桶子雞、朱仙鎮五香豆腐干、七味草果仁酥、汴繡、五大祥旗袍、耿好鹵味烤花生等汴梁名品攤位前,總是人流涌動、購銷兩旺。記者和傳承人聊天時得知,最火爆時,汴梁隨食豆醬一期銷售額可達7000余元,耿好鹵味烤花生銷售額可達3000余元。一位西安女游客在品嘗七味草果仁酥后,一次就購買幾百元的產品,半個月后又專程從西安來非遺市集購買了700余元的系列產品。
“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地方特色及文化內涵讓開封非遺市集常辦常新。”對于市集未來的發展,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充滿期待,“我們會繼續豐富市集的內容和形式,引入更多新的非遺項目,提升服務質量。希望開封非遺市集能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品牌,讓更多人了解開封,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5年5月20日《中國文化報》
第4版刊發特別報道
《河南開封非遺市集:重現千年前的市井煙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