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灣潿洲島觀鯨護鯨指南》和《北部灣三娘灣觀豚護豚指南》發布現場。視頻攝制:記者 余鋒
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到來之際,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廣西主場宣傳活動暨2025年中國—東盟青年綠色使者入桂行活動于5月20日在靖西市啟動。當天,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布《北部灣潿洲島觀鯨護鯨指南》和《北部灣三娘灣觀豚護豚指南》,科學引導公眾科學文明觀護鯨豚,構建生態友好型文明觀護鯨豚理念,更好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安全。
北部灣潿洲島觀鯨護鯨指南
布氏鯨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須鯨之一,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指示物種,被列入《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附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潿洲島布氏鯨群體是近岸型布氏鯨亞種種群在全球分布的新記錄,也是中國近岸水域發現的首個大型鯨類群體,具有重要海洋生態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為科學引導公眾科學文明觀鯨護鯨,構建生態友好型文明觀鯨理念,更好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安全,制定本指南。
一、尊重自然,文明觀鯨
觀鯨是親近自然、感受海洋生物魅力的方式,我們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要保護自然之美。
?守法為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北海市潿洲島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禁止違法獵捕以及其他妨礙鯨類及其他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活動,不得未經批準私自對布氏鯨進行標記、取樣,發現上述違法行為立即制止并向有關部門舉報。
?安全為基:建議規范觀鯨行業管理,設立相應的運營資質,未取得資質的公司或船舶不得開展觀鯨活動,如發現違規行為,公眾應向有關部門舉報。觀鯨應選擇符合國家相關管理規定的合法觀鯨船舶,滿足船舶適航、船員適任的要求,并在合適海況下開展布氏鯨觀賞活動或觀測活動。乘船觀鯨時正確穿戴救生衣,醉酒狀態時不登船,不在船上飲酒。患有嚴重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員不參加乘船觀鯨活動。不在觀鯨時開展釣魚、潛水、游泳、滑水等水上活動,不攜帶寵物登船。
在北海潿洲島附近海域,布氏鯨躍出水面。廣西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 供圖
規范為要:作為組織觀鯨的經營者及工作人員,應積極參加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觀鯨培訓,熟悉并遵守《近海布氏鯨觀鯨指南》(T/CSO6-2023)、《潿洲島科學觀鯨手冊》的相關規定,合法規范地組織觀鯨活動。
旅游觀鯨船舶使用經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和具備運營資質的客船,建議安裝螺旋槳防護罩,且配備具有國家規定駕駛資質的、熟練掌握觀鯨要求的人員,不租用、不使用漁船進行觀鯨。出發前經營者要組織游客進行觀鯨活動培訓和科普教育,引導游客以正確方式觀鯨,及時勸阻違規行為。嚴格控制觀鯨船舶數量,鯨魚活動海域周圍的船舶不宜過于密集。
一群布氏鯨在潿洲島附近海域覓食。廣西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供圖
嚴格控制觀鯨時長,無幼鯨的單次觀測時長不宜不超過60分鐘,有幼鯨時不宜超過30分鐘。觀鯨船舶在靠近布氏鯨300米以內時,降速(不超過5節)并保持平穩航行,禁止鳴笛;接近布氏鯨約100米時停船并保持船舶處于空檔狀態;發現布氏鯨捕食、有幼鯨伴隨、快速移動或其他異常時,船舶緩慢撤退到距離布氏鯨300米以外;確保鯨魚不在船舶之間或船舶與海岸之間。觀鯨船舶避免拖曳任何類型的物體,如拖繩、網、繩索、鉤子或其他類似的物體。
和諧為本:觀鯨時保持與鯨類的安全距離,不對布氏鯨圍追堵截,不直接或間接觸摸布氏鯨,不以任何形式引誘布氏鯨靠近;不向布氏鯨投擲或丟棄食物,不分開母鯨和幼鯨;不大聲喧嘩,不敲擊船體或利用揚聲器制造噪音,不使用爆炸物,避免使用聲吶設備測深;不向海里丟棄垃圾、食品等任何物品,不向海里排放污染物。
潛水者水下觀鯨時,未獲特殊許可不進入距布氏鯨15米以內的水域,不近距離追逐布氏鯨,不在水面上用強光(含激光)照射或水下使用帶閃光、頻閃或視頻燈的攝影設備驚嚇布氏鯨。使用無人機等水上觀測設備拍攝時應與布氏鯨嚴格控制距離,嚴格控制同一時間航拍的無人機數量。
布氏鯨出在北部灣潿洲島附近海域出沒。岑國林 攝
二、綠色發展,生態優先
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態旅游,減輕對鯨類棲息地的壓力,助力觀鯨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護鯨:積極參加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從自身做起、從日常做起,從現在做起,減少塑料制品使用,不亂丟垃圾,做好垃圾分類以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污染;保護海灘環境,離開海灘時帶走垃圾;避免使用含微塑料的日化用品。節約用水,減少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物進入海洋的機會;節能減排,多乘坐新能源或公共交通工具。
船鯨共生:海上航行、作業船舶應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作業,航行時要加強瞭望,發現有布氏鯨活動應降低航速、及時避讓。海上施工、捕撈作業時盡可能遠離布氏鯨經常活動的區域。不向海中丟棄生活垃圾、塑料制品、漁網、漁具、含油廢水等。
?應急防控:發現布氏鯨等珍稀瀕危動物受傷、觸網或擱淺時,及時聯系相關部門和專業救援機構開展救援工作,不擅自救助。
三、全民共治,全球聯動
人人都是文明觀鯨的第一責任人,人人都可以為保護海洋生態貢獻一份力量。
?科普行動:積極參加布氏鯨生態習性、保護主題的講座、展覽或研討會,向親朋好友宣傳保護布氏鯨的重要性,分享觀鯨的經歷和鯨類保護的知識。
?志愿服務:組織或參與文明觀鯨宣傳、清潔海灘、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等志愿服務活動,非政府組織(NGO)協同公眾共同踐行“遠觀不打擾”的文明觀鯨理念。
國際合作:參與全球鯨類保護行動,共享觀鯨旅游開發和保護的經驗,協同保護跨海域遷徙的布氏鯨群體。
北部灣三娘灣觀豚護豚指南
中華白海豚被譽為“海上大熊貓”,是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指示物種,被列入《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附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三娘灣海域是我國重要的中華白海豚棲息地,具有極高的生態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為科學引導公眾科學文明觀豚護豚,構建生態友好型文明觀豚理念,更好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制定本指南。
欽州三娘灣是中華白海豚在我國最主要的棲息海域。黃杰斌 攝
一、尊重自然,文明觀豚
觀豚是親近自然、感受海洋生物魅力的方式,我們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要保護自然之美。
守法為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禁止違法獵捕以及其他妨礙豚類及其他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的活動,不得未經批準私自對中華白海豚進行標記、取樣,發現上述違法行為立即制止并向有關部門舉報。
安全為基:建議規范觀豚行業管理,設立相應的運營資質,未取得資質的公司或船舶不得開展觀豚活動,如發現違規行為,公眾應向有關部門舉報。觀豚應選擇符合國家相關管理規定的合法觀豚船舶,在合適海況下開展中華白海豚觀賞活動或觀測活動。乘船觀豚時正確穿戴救生衣,醉酒狀態時不登船,不在船上飲酒。患有嚴重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員不參加乘船觀豚活動。不在觀豚時開展釣魚、潛水、游泳、滑水等水上活動,不攜帶寵物登船。
海豚成群結隊在三娘灣海面嬉戲鬧春。趙一 攝
規范為要:作為組織觀豚的經營者及工作人員,應積極參加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觀豚培訓,熟悉并嚴格遵守《中華白海豚保護行動計劃(2017-2026年)》《欽州市三娘灣出海觀豚旅游行為規范(暫行)》等中華白海豚保護相關規定,合法規范地組織觀豚活動。
旅游觀豚船舶使用經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合格和具備運營資質的客船,建議安裝螺旋槳防護罩,且配備具有國家規定駕駛資質的、熟練掌握觀豚要求的人員,不租用、不使用漁船進行觀豚。出發前經營者要組織游客進行觀豚活動培訓和科普教育,引導游客以正確方式觀豚,及時勸阻違規行為。嚴格控制觀豚船舶數量,海豚活動海域周圍的船舶不宜過于密集。
嚴格控制觀豚航次和時長,無幼豚的單次觀測時長不宜不超過60分鐘,有幼豚時不宜超過30分鐘。觀豚船舶在靠近中華白海豚300米以內時,降速(不超過5節)并保持平穩航行,禁止鳴笛;接近中華白海豚約100米時停船并保持船舶處于空檔狀態;發現中華白海豚捕食、有幼豚伴隨、快速移動或其他異常時,船舶緩慢撤退到距離中華白海豚300米以外;確保海豚不在船舶之間或船舶與海岸之間。觀豚船舶避免拖曳任何類型的物體,如拖繩、網、繩索、鉤子或其他類似的物體。
和諧為本:觀豚時保持與豚類的安全距離,不對中華白海豚圍追堵截,不直接或間接觸摸中華白海豚,不以任何形式引誘中華白海豚靠近;不向中華白海豚投擲或丟棄食物,不分開母豚和幼豚;不大聲喧嘩,不敲擊船體或利用揚聲器制造噪音,不使用爆炸物,避免使用聲吶設備;不向海里丟棄垃圾、食品等任何物品,不向海里排放污染物。
不近距離追逐中華白海豚,不在水面上用強光(含激光)照射或水下使用帶閃光、頻閃或視頻燈的攝影設備驚嚇中華白海豚。使用無人機等水上觀測設備拍攝時應與中華白海豚嚴格控制距離,嚴格控制同一時間航拍的無人機數量。
中華白海豚。 黃云清 攝
二、綠色發展,生態優先
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態旅游,減輕對海豚棲息地的壓力,助力觀豚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護豚:積極參加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從自身做起、從日常做起,從現在做起,減少塑料制品使用,不亂丟垃圾,做好垃圾分類以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污染;保護海灘環境,離開海灘時帶走垃圾;避免使用含微塑料的日化用品。節約用水,減少水資源浪費和污染物進入海洋的機會;節能減排,多乘坐新能源或公共交通工具。
船豚共生:海上航行、作業船舶應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作業,航行時要加強瞭望,發現有中華白海豚活動應降低航速、及時避讓。海上施工、捕撈作業時盡可能遠離中華白海豚經常活動的區域。不向海中丟棄生活垃圾、塑料制品、漁網、漁具、含油廢水等。
?應急防控:發現中華白海豚等珍稀瀕危動物受傷、觸網或擱淺時,及時聯系相關部門和專業救援機構開展救援工作,不擅自救助。
中華白海豚。 黃云清 攝
三、全民共治,全球聯動
人人都是文明觀豚的第一責任人,人人都可以為保護海洋生態貢獻一份力量。
?科普行動:積極參加中華白海豚生態習性、保護主題的講座、展覽或研討會,向親朋好友宣傳保護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性,分享觀豚的經歷和豚類保護的知識。
?志愿服務:組織或參與文明觀豚宣傳、清潔海灘、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等志愿服務活動,非政府組織(NGO)協同公眾共同踐行“遠觀不打擾”的文明觀豚理念。
國際合作:參與全球豚類保護行動,共享觀豚旅游開發和保護的經驗,協同保護跨海域遷徙的中華白海豚群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