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茶農大哥跟老楊說:
你們茶商有什么好茶?好茶都在我們茶農手里。
老楊只能淡定地喝杯茶,說:您說好茶在你手里,那就在您手里。
山頭名氣,決定誰有好茶
在目前的山頭茶體系中,好茶=山頭+生態+樹齡+工藝。
茶農和茶商誰擁有好茶,是山頭名氣和市場行情共同決定的。
頂級名山,茶農和茶商都有好茶
像冰島老寨這類頂級名山,有品質,有老玩家追捧。
加上名山匯聚了山頭茶最多的流量,茶農的門牌號就是一個品牌。
名山茶農自己賣茶,就能實現賣茶利益的最大化,茶農當然有好茶(優質古樹茶)。
同時,像冰島老寨廣場邊很多大單株,冰島太后、冰島皇后、冰島貴妃等明星古樹群,都被午一冰島承包。
茶商,當然也有好茶。
次名山,茶商好茶更多
像冰島壩歪這類屬于冰島五寨,但春茶季客流量不高的山頭。
可以負責任地說:茶商手里的好茶更多。
這些山頭,茶農自己也會賣茶,但直播紅利已過,身份證都被直播間玩壞了,又沒有冰島老寨的流量。
這類次名山,主要是中小茶商的戰場。
每年都能堅持收大貨的茶商,才是茶農最大的客戶。
茶農只有把優質原料優先供應給茶商,才能實現茶農利益的最大化。
像老楊跟合作商,2020年開始,做了大幾百萬的冰島壩歪。對冰島壩歪的地塊和工藝都有把握,這意味著品質穩定,銷路穩定。
茶農家所有的好資源,都是讓我們先挑。只是,為了長期合作,會順手把茶農家春茶秋茶都收掉。
茶葉做出來,古樹挑采和大樹做生茶,古樹秋茶做白茶,中小樹發酵熟茶。
這類山頭,早年都有毛料商去寨子里收過茶,茶山行那幾年,省外的茶商也去過寨子,茶農或多或少都認識幾個做茶的茶商。
好原料一定會優先供應給有量支撐且需求穩定的茶商。
有的茶商,把茶農家所有原料都收掉,這樣價格更低。有的茶商只要古樹,單價會稍高一些。
然后,一般的原料,茶農會自己賣,別問是什么原料,問,就都是古樹。
但如果有的茶農,一個茶商客戶都沒有,那好茶的確在茶農手里。但在次名山,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偏遠山頭,茶農有好茶
云南數百個山頭,有名氣的山頭不過百來個。
除了這些山頭,余下幾百座茶山,也有古樹茶,古樹茶,在本村茶農的眼中,就是好茶。
這些古樹茶還很便宜,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山頭,沒有茶商去收茶。
茶農只能自己產自己賣,這種情況,的確是“好茶都在茶農手里,茶商根本沒有好茶”。
其實,任何一個茶山,只要茶商愿意做,好原料都會被茶商拿走。有的山頭,之所以古樹茶(好茶)都在茶農手里,實在是因為茶商看不上。
茶農和茶商,誰也無法獨占市場
茶農和茶商,誰有好茶?
翻譯過來就是:誰有好茶,找誰買,是茶農和茶商爭奪茶葉市場。
這背后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在產能過剩,消費降級,茶價仍有泡沫的市場,山頭茶市場利益的重新分配。
農到商的轉變
茶商清楚,茶樹是茶農的,做茶繞不開原料,茶商不可能獨占市場。
但前幾年,大量散客涌入茶山,茶農直接對接茶客。漸漸地,茶農覺得:茶農有原材料,還會做茶,現在又能直接賣茶給茶客。
那么,茶農自己吃掉山頭茶產業鏈上的所有利潤就行了。茶商,是多余的?
然而,客戶不僅要自家山頭的茶葉,還要別的山頭。
于是,茶農有了由農到商轉變的野心,不滿足只做自家的茶葉,也到別的寨子收茶葉,賣給客戶。
收別的寨子的鮮葉,有客戶要磨烈,有客戶要壩歪,有客戶要正氣塘,都做。茶農無法一次性付清原料款,茶農之間,多少有點沾親帶故,至少也是熟人,原料款先欠著。
獨占市場失敗
這些年,茶農賣茶,能養活自己已經很不錯了。
原料款,一年還不上,兩年還不上,今天東家催,明天西家催。
在債務的漩渦里吹來吹去,哪還有精力嚴守品質。最終,負債累累——沒心思做好品質——客戶流失——茶葉更難賣,這是無解的惡性循環。
茶農混到這一步,老婆都想離婚了,越想一把吃飽。于是,對老客戶下手,對一年拿幾十萬茶葉的茶商,都短視到嘴上說誠信,實際玩冒充。
茶商若是連茶葉被換掉都喝不出來,白在一個茶區混了。被坑一次,茶商可能拿茶農沒辦法。茶商也要做茶,但是,茶商絕不會再信任茶農。采貴一點的茶,茶商自己全程守著。
這兩年,茶圈有句話叫:現在的茶農,比茶商還會做生意。
這句話的意思是:茶農的信用,已經完全被透支了。
茶客到茶山,可以全程守著茶葉制作,找茶農買的確更便宜。
可茶客一旦不來茶山,茶客寧愿找茶商買茶。
最終,市場已經證明:茶農不可能獨自吃掉產業鏈上的所有利益。
任何一個茶類,要想穩健發展,靠的是高品質低價格。
云南茶葉最大的優勢的原料,大葉種的厚重滋味,以及豐富的古茶樹資源,是無可復制的。
前些年,炒山頭,的確讓喝其它茶類的人知道了普洱茶。
但把價格炒高了,茶商無利可圖,不陪茶農玩,茶客喝不起,很多茶客也不相信茶農,茶農自己又賣不了多少茶葉。最終,原料大積壓。
山頭茶,已經完成市場分級。
冰島老寨、老班章、昔歸、以及易武小產區,這些茶葉,屬于玩家定價,不在市場之中。
除了這極少數頂級名山,市場已經證明:茶農想吃掉山頭茶所有的利潤,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維持原料的高價,最終只會是:茶商做不起,茶客喝不起,茶葉積壓在茶農手里。
茶葉市場的收入,來源其他行業的茶客的買茶支出。
這兩年,很多茶客收入下降。茶價,也應該跟著降。
擠掉價格泡沫,茶農降原料,讓茶商做得起茶。茶商降賣價,讓茶客喝得起茶,是未來幾年,市場唯一的出路。
茶葉,喝掉才有價值。茶葉流通起來,茶葉才是財富,
不然,花成本做出來的茶葉,只是能喝的負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