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行業發展正面臨深刻變革。根據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2024年,我國外貿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實現了總量、增量、質量的“三量”齊升。
從總量看,連續跨過42、43兩個萬億級大關。2024年,全年進出口總值達到43.8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規模再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全球貿易數字化轉型加速,跨境電商、數字貿易等新業態占比逐年提升,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上海商學院的專業,依托上海作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區位優勢,構建了 "以商立校,應用為本" 的人才培養模式。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該專業師資配置兼具高度與厚度 —— 所在商務經濟學院現有 81名專任教師,其中32人擁有高級職稱,占比達39.5%,博士學歷教師占比更是高達 88.89%,形成了以高學歷學者為主體的教學科研核心力量。
同時,上商還構建了“校內專任 + 校外協同”的雙師結構,從企業一線及海內外高校聘任 60 余名校外導師與兼職教師,其中不乏深耕國際貿易實務多年的行業專家。像李欣、施國平、郭曉峰等骨干教師,既具備深厚的學術造詣,又擁有豐富的跨境貿易、國際供應鏈管理實戰經驗,他們將前沿行業案例與政策解讀融入課堂,也正是因為這種“校企雙導師”模式,才有效彌合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
該專業還有自己的辦學特色——采用實踐教學,構建了“一學年三學期五學段”的產學合作模式,從第五學期起,學生需完成不少于8周的校外集中實習,進入錦江國際集團、京東物流、順豐速運等知名企業頂崗實訓。這還沒畢業,他們就已經一只腳踏入企業的門檻上。
這幾年內,上商在產教融合方面的工作落實得非常到位。前不久,上海商學院和智奧勝出國正式達成掛牌合作,構建“實習+就業”全流程服務生態,“走出去、引進來"的全方位人才服務新質生態鏈。得益于產學研深度融合,為不少上商學子搭建了通往國際舞臺的橋梁,為企業輸送更多的“新鮮血液”。
這種深度的產教融合不僅提升了學生實踐能力,更直接打通了人才培養與職業發展的“任督二脈”。
依托上海作為全球貿易樞紐的地緣優勢,畢業生就業方向呈現多元化特征。在上海地區就業人數為1287人,占畢業生就業總人數的 73.84%。這一數據既包含本地生源的地緣選擇,更反映出外省生源對優化的留滬政策、充足就業崗位的認可。
仔細一看,除了上海,大多集中在浙江、江蘇、貴州、新疆。他們主要進入外貿企業、國際貨代公司、金融機構及政府經貿管理部門,從事單證處理、市場分析、跨境業務管理等工作。
上海商學院借助行業趨勢的“東風”、地域資源加持,以及持續提升的教學質量,使其成為華東地區經貿教育的重要選擇。
對于有志于投身全球化貿易領域的學生而言,這一專業不僅提供了扎實的知識基礎,更開辟了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