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是盟友忠告,背后卻處處是算計!
俄羅斯學者亞歷山大·杜金,被稱為“普京的大腦”,他在5月13日所發布的視頻中,公開支持中國武力統一臺灣,并以俄烏戰爭的教訓為鑒,提醒中國切勿重蹈俄羅斯的覆轍。
亞歷山大·杜金
然而,就在杜金提出相關言論之后,卻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反駁,有些人甚至認為杜金“善意提醒”的背后,其實飽藏著嚴重的“禍心”。
那么,杜金的警告究竟有幾分真意?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番“提醒”?
俄烏教訓的啟示
杜金以俄烏沖突為鏡,提醒中國在臺灣問題上必須抓住戰略窗口期,避免錯失良機。
他指出,2014年烏克蘭危機時,俄羅斯若果斷出兵,或許能以較小代價阻止烏克蘭倒向西方,但因猶豫不決,導致西方有時間整合資源,俄最終陷入持久戰泥潭。
這一教訓對中國的啟示在于,臺灣問題作為中國核心利益,任何拖延可能讓“臺獨”勢力進一步勾連外部力量,增加統一成本。
俄烏沖突的另一教訓是輕敵的代價。
杜金坦言,俄軍曾自信能速勝烏克蘭,卻因裝備老化、指揮僵化、情報失誤等陷入困境,暴露出所謂“軍事大國”的短板。
對于中國而言,臺灣問題遠非單純的軍事行動,解放軍需面對的不僅是臺軍,還有可能的美日等外部勢力介入,以及跨海作戰的巨大后勤挑戰。
不過,杜金的教訓雖有借鑒意義,但俄烏沖突與臺灣問題在本質上截然不同。
俄烏沖突是地緣擴張之爭,而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
中方不會因外部“提醒”而貿然行動,但也不會因外部壓力而止步不前。
綜合布局
杜金在分析中國統一臺灣的路徑時,強調軍事能力與民意引導的雙重作用。
他認為,解放軍需構建強大的“平戰轉換”能力,確保在關鍵時刻能迅速從常態化訓練切換到實戰狀態。
近年來,解放軍在臺海地區的軍事部署已顯著升級。
例如,福建艦航母群的建造、075大型登陸艦的服役,以及Y-20運輸機的量產,均顯示中國在跨海作戰能力上的飛躍。
2025年4月,中國在東海進行的長程實彈演習和針對臺灣的“海空封鎖”演練,進一步驗證了區域拒止能力,展現了對外部干預的強硬姿態。
這些動作不僅是對“臺獨”勢力的威懾,也是對美日等國的明確信號:中國有能力在臺海“關門打狗”,任何外部干涉都將付出沉重代價。
當然,軍事準備只是統一進程的一部分。
杜金特別提到,爭取臺灣民心是關鍵,在2025年初的民調顯示,臺灣島內支持“臺獨”的人占51.8%,但支持維持現狀的仍有24.2%,支持統一的比例僅13.3%。
這一數據表明,“臺獨”雖占主流,但并非鐵板一塊,臺當局近年“倚美謀獨”的政策導致島內經濟民生問題加劇,民怨上升。
例如,民進黨當局強推“去中”政策,削弱兩岸經貿聯系,導致臺灣經濟增長乏力,年輕人就業壓力增大。
而在這種背景下,大陸通過兩岸交流、文化認同等手段,逐步瓦解“臺獨”民意基礎。
杜金的建議雖有道理,但其忽略了中國長期以來在兩岸融合發展上的努力,如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帶來的經濟紅利,以及對臺胞在大陸就業、教育的開放政策。
這些軟性措施正悄然改變島內民眾對統一的認知。
美國的牽制與俄羅斯的算計
杜金在分析統一臺灣的時機時,提出美國戰略分心是重要機遇。
他認為,若美國深陷烏克蘭或中東等地區沖突,其在臺海的干預能力將被削弱。
2025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導致其與歐洲、亞洲盟友關系緊張,盟友體系出現裂痕。
例如,美菲聯合軍演雖在2025年3月高調舉行,但菲律賓內部對過度依賴美國的質疑聲日益高漲,這一局勢為中國提供了戰略空間。
不過,美國并未放松對臺海的關注,2025年4月,美國防長赫格斯明確表示將“重新建立對華威懾”,并加大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
美軍在關島、日本沖繩等地增兵,以及AUKUS框架下澳英美核潛艇合作的推進,均表明美國正試圖以“遠距封鎖”遏制中國在臺海的行動自由。
杜金的“窗口期”建議雖有一定道理,但其背后隱藏著俄羅斯的戰略算計。
杜金曾提出“肢解中國”的地緣構想,近年雖轉向“親中”立場,但其動機更多是為了轉移西方對俄壓力。
俄烏戰爭令俄羅斯經濟和軍事捉襟見肘,杜金鼓吹中國武力收臺,實則是希望臺海沖突牽制美國,減輕俄羅斯在歐洲的壓力。
但杜金需要明白的是,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任何外部力量的“建議”都不能動搖中國自主決策的底線。
結語
杜金的“提醒”雖以俄烏沖突為鑒,但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其復雜性遠超俄烏沖突。
臺灣的回歸將由14億中國人民的意志與實力決定,而非任何外部勢力的“提醒”或牽制。
參考資料
亞歷山大·杜金的B站賬號:《杜金:我想告訴中國朋友,在臺灣問題上不要犯俄羅斯人犯過的錯》2025年5月13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