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介電(low-temperaturedielectric)是指材料在低溫環境下(通常低于室溫,如液氮溫度77K或液氦溫度4.2K)表現出的介電性質。這類材料在低溫下具有獨特的介電響應、極化行為和能量存儲特性,廣泛應用于超導器件、量子計算、航天電子、低溫電子學等領域。
低溫介電
一、低溫介電材料的特點
1、介電常數(ε)的變化
溫度降低時,介電常數可能因晶格振動(聲子)減弱、偶極子凍結或電子極化率變化而顯著改變。
某些材料(如鈦酸鍶鋇BST)在低溫下介電常數會降低,而部分鐵電材料可能因相變出現介電峰。
2、介電損耗(tanδ)降低
低溫下材料內部缺陷、偶極弛豫或電導損耗減少,介電損耗通常降低,適合高頻低損耗應用。
3、鐵電/反鐵電相變
部分鐵電材料(如KDP、TGS)在低溫下發生鐵電-順電相變,介電常數出現峰值。
4、界面效應增強
低溫下界面極化(如Maxwell-Wagner極化)可能更顯著,影響復合材料性能。
高低溫介電
二、典型低溫介電材料
1、氧化物陶瓷
Al?O?、SiO?:低介電損耗,用于超導器件絕緣層。
鈦酸鍶(SrTiO?):量子順電體,介電常數在低溫下極高(~10?)。
2、聚合物材料
聚酰亞胺(PI)、聚四氟乙烯(PTFE):柔韌性好,低溫下介電穩定性優異。
3、復合材料
陶瓷/聚合物復合(如AlN/環氧樹脂),兼顧導熱與介電性能。
4、低溫鐵電體
鉭酸鋰(LiTaO?)、鈮酸鋰(LiNbO?):用于低溫壓電器件。
三、應用領域
超導電子學
作為超導薄膜(如NbN、YBCO)的襯底或隔離層,需低介電損耗以避免微波損耗。
量子計算
超導量子比特(Transmon)中,低損耗介電材料(如藍寶石)用于減少能量弛豫。
航天與深空探測
極端低溫環境下(如冥王星表面40K),電子器件需介電材料穩定工作。
低溫儲能電容器
高能量密度介電材料在低溫下可能表現更優(如聚合物納米復合介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